2003年-2005年液晶电视丰富了产品线的配置和品牌,基本形成了液晶电视的市场格局,而这种格局也保持到现在。一直关注电视市场的朋友可能会发现,目前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电视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一直打压等离子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05-06年液晶电视的跨越式发展所引起的。
三星老款大尺寸液晶电视
05年以前,液晶电视还在40吋的瓶颈上苦苦挣扎,价位也很高,而较小的尺寸又与其定位的高端用户拥有的面积宽广的客厅不相匹配,所以一直得不到“精英人士”的青睐,过高的售价又限制了液晶电视在百姓家中的普及,一直处于不高不低的尴尬境地。这种情况在05年底被彻底推翻,一时间很多品牌推出了42吋、42吋、47吋的液晶电视,次年又上市了52吋的液晶电视,07年夏普更是推出了65吋的产品,自此液晶电视的尺寸全面覆盖等离子电视,并且还具有小屏幕上的优势。
05-06年液晶电视跨越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开始出现全高清分辨率的液晶电视产品。1920×1080、FULL HD、全高清、622万像素等名词一时间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初期大家的理解都很简单,只是单纯的认为全高清液晶电视要比普通720p产品清晰度高,还没有意识到片源的问题,当然随后就发布了蓝光机来解决全高清影片的问题,那是后话了。
在液晶电视尺寸和技术发展的同时,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跳水,尤其是国产机型,超低的价位成为了他们与合资品牌一笔高下的重要砝码,当然所谓的“超低”是按照当时来说的。相对应的合资品牌则大打“高质高价”牌,以品牌策略和先进的技术引起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在5年前还高不可攀的液晶电视如此迅速的跌入到了平民百姓家呢?笔者认为是液晶上游产业的发展,05-06年包括台湾奇美、友达、夏普、LG&飞利浦、三星&索尼在内的众多厂家投产了4、6代液晶生产线,货源的充足无疑加速了液晶面板价格的降低,并且更大的液晶母版也使得切割大尺寸液晶面板成为可能,这才是造成05-06年液晶电视大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