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120帧+裸眼3D+全息!卡梅隆能否再次改变世界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任建宁   |  责编:潘斌强

    120真+裸眼3D+激光全息 实现谈何容易? 

      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原理晦涩难懂,技术没有真正实现与大众接触之前,仅仅凭借着“120帧+裸眼3D+激光全息”这一组名词,是远远不能“臆想”出《阿凡达2》中所采用的技术,将会让电影画面与观影体验,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所以笔者要将这三者拆分开来,逐步的分析其中的关系。

      ·“120帧”是何方神圣 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因为李安导演已经实际在电影领域成功应用,他之前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是采用这种技术放映的, 在观看120帧版本时,你能看清演员面部的每一处细节,不光有毛孔、黑眼圈和青春痘等等皮肤“瑕疵”,还各种细微的面部表情,比如演员在情绪激动时,下颌处的肌肉抖动,额头上暴起的青筋,或者是眼神的转动。有一场比利·林恩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戏,镜头里两次出现非常小的苍蝇飞过,普通版本就很难看清楚。

    裸眼3D+激光全息!卡梅隆能否再次改变世界
    李安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电影的拍摄过程,就是将连续时间内的光线变化,采集记录为离散的一幅幅静态电影画面。而在放映阶段,要让这些静态画面重新“动”起来,就要运用到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实验表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大约为0.1秒左右,因此只要画面切换的速度大于12帧/秒,人眼就会将上一帧的暂留影像和下一帧画面连起来,形成连续的视觉感受。

    裸眼3D+激光全息!卡梅隆能否再次改变世界
    视觉暂留现象

      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是24帧的拍摄和放映技术,即每秒24格画面更新率来拍摄和播放,而120帧就意味着一秒里会有120张画面,《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直接将原有电影拍摄中的每秒帧数提高5倍,可以比24帧电影看到更多细节,高速度下会使重影消失,这其实等同于将人眼识别出的每一秒画面,都拥有4K静态图像的清晰度,消除拖影现象带来的画面模糊感,等于间接的提升了画面的清晰度,与直接提升画质分辨率有异曲同工之妙。

      · 120帧技术,想要实现起来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毕竟我们的“卡神”有了李安导演的“前车之鉴”,而《阿凡达2》这部作品的真正难点,或许是“裸眼3D”与“全系影像”的结合。

    裸眼3D+激光全息!卡梅隆能否再次改变世界
    拓展阅读:《吹了快70年 全息影像为何一直不能普及》

      ·  裸眼3D与全息投影是“相亲相爱“还是“相爱相杀”

      其实就笔者的印象中,裸眼3D与全息影像是两个概念比较冲突的概念,前者多数服务于平面,利用视差错觉,来实现将2D画面“进化”成3D画面,并且不依靠眼镜的帮助,故而称为裸眼。而后者,通常被成为“全息投影”,它的真正完全体,是不通过任何固体介质,实现“浮空”显示,而现阶段也只能通过银幕与光线的折射进行实现,这二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其实很难猜测,还是要等待电影正式登陆院线,看看“疗效”如何。

      · 《阿凡达2》如果真能达到卡梅隆本人所说的效果,那对于电影技术无疑是一次阶段式跨越,而这种飞跃,需要付出的成本是一环扣一环的层层累积,这些环节又包含什么?《阿凡达2》真的可以再次颠覆电影行业么?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120帧+裸眼3D+全息!卡梅隆能否再次改变世界//tv.zol.com.cn/651/6514864.html

    tv.zol.com.cn true //tv.zol.com.cn/651/6514864.html report 2362 120真+裸眼3D+激光全息 实现谈何容易?   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原理晦涩难懂,技术没有真正实现与大众接触之前,仅仅凭借着“120帧+裸眼3D+激光全息”这一组名词,是远远不能“臆想”出《阿凡达2》中所采用的技术,将会让电影画面与观影体验,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阅读全文
    本文导航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 热门电视
    • 新品上市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