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Go Go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01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薛文进

      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薛文进:

      很荣幸代表本次高峰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朋友在这初夏的季节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出席2021年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薛文进

      近几年来,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绵延,新型显示产业先抑后扬,承压巨大,同时也韧性十足,尤其是面板企业迎来了难得的交叉时间的快速增长,这场危与机的快速较量使测试行业转化意识,认识到产业链的创新与安全至关重要,彰显了我国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这也为新型显示产业链技术做大做强提供了巨大空间。本次论坛将围绕自主可控、创新强链、合作共赢的主题邀请38位演讲嘉宾从科技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谋求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共同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的创新融合,充分发挥论坛在促进两岸乃至全球显示产业技术、产业链和人才交流合作方面的平台作用,推动新型显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升级,打造极具生命力的产业链,推进生态圈健康发展。

      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准确领导和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相当的发展,创建海峡两岸新型显示高峰论坛和中国国际MicroLED高峰论坛两个品牌活动,为全行业搭建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对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大力支持的各界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和行业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长三角地区汇聚了京东方、天马、华星、惠科、维信诺、龙腾等多家面板企业和众多材料设备配套企业,是国内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本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政府和产业链企业的大力合作,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更大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烈欢迎业内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业界精英来南京,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莅临本次论坛,祝大家在南京生活愉快。

    02中国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理事长柯富仁

        中国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理事长柯富仁:

      2021年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是一年一度海峡两岸共同主办的一个重要显示器产业峰会,我谨代表台湾显示器联合总会感谢各位嘉宾齐聚一堂一同分享经验,共商两岸乃至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虽然此时隔着荧幕,不过我们对显示产业的热情和追求进步的渴望是共同的。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中国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理事长柯富仁

      自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影响了全球的经济活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形态都产生很大的变化,疫情冲击显示科技产业以及产业生态,虽然疫情的生态拉开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是显示器则是串起家人、朋友、工作伙伴之间连接的重要途径,带动了居家办公、远程教学、远程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这也正是显示器科技和相关产业开启一个新的应用、新的商业模式的很好的机会。中国大陆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显示器产业蓬勃发展,而台湾具备完整的设备、材料和生态链以及创新研发能力,两岸的显示器产业的合作将会彼此带来更多商机。

      本次大会延续新型显示器的时代使命与自主可控、创新强链、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30多位来自全球显示领域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科技精英为我们演讲,分享显示器前瞻技术及产业的对接趋势,并探讨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深化面板企业与材料设备企业的合作交流,提升显示产业链整合和完善,打造产业链的对接平台。

      从2011年6月成立以来积极深耕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并持续推动策略联盟、异业结合,以促进显示产业升级与创新,提升新竞争力,提升新价值,也期望放眼全球为显示器产业开放新的视野和格局。期望明年的4月可以邀请各位大家前来观摩,一同指导。

      最后感谢各位嘉宾莅临指导,也预祝本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满载而归,谢谢!

    03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沈吉鸿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沈吉鸿:

      5月的南京天朗气清、生机勃勃,很高兴能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各位新老朋友共聚一堂、共话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在此,我谨代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此次海峡两岸新型显示高峰论坛的组织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京经开区发展的新老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经开区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情况,让大家更好了解创新开放、充满活力的南京经开区。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沈吉鸿

      南京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规划面积217平方公里,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南京市首个国家级经开区,也是唯一以南京城市命名的经开区。2020年,南京经开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经开区第9位,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4。目前,经经区已落户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外资企业300余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91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6家,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是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先进制造业的压舱石,也是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近年来,南京开发区强抓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坚持集群化、协同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径,致力形成强链补链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南京经开区已经集聚了韩国LG电子、LG显示、日本夏普、中电熊猫等龙头企业,新型显示企业达到100多家,新型显示年产值超过1000亿,产业规模占到全南京市的80%以上。去年,京东方收购南京G108高时代液晶面板项目,冠杰科技总部落户南京经开区,山晶光电完成了设立运作,翼能者DIY整机研发制造项目落地启动,翔腾薄膜材料、环家光学薄膜(音)等一批项目也开工建设,新型显示产业不断拓链补链、集群集聚,产业发展的能级正在不断提升。

      我们致力打造活力迸发、自主可控的创新体系。南京经开区积极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合作推进研发创新,打造了包含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在内的产业创新体系,目前,经开区新型显示产业已拥有夏普全球研发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7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光电类新型研发机构5家,集聚了市级以上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200余名,培养了高光科技、精能科技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企业,自主创新的态势正在逐渐形成。

      我们致力构建协同发展、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南京经开区积极强抓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推动新型显示产业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融合共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屏、芯、网、车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集聚了蔚来汽车、旷视科技、百腾汽车、地平线机器人、丹麦丹佛斯、LG麦格达等新兴产业企业500余家,还与微软、英特尔、联想等三大科技巨头分别合作共建了未来智慧产业创新中心,与创新工厂、丰联资本、奇迹创谈等知名投资机构组建了多支产业基金,加速新型项目的孵化,融合共生、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正在不断形成。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当前,新型显示产业面临着信息、交互越加普及、应用场景丰富多元、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自主可控不断推进的发展环境,下一步南京经开区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新型显示产业的集聚优势,加快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下一代信息产业集群。我们将重点引进以下三类项目:一是引进新型显示产业龙头项目,包括柔性OLED、MicroLED项目等,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引领能力;二是引进新型显示装备共性材料项目,提升产业链的供应能力;三是引进新型显示高端装备项目,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南京经开区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多元的创新平台,有完善的营商环境,有良好的生活配套,欢迎大家来南京经开区考察交流、投资兴业,融汇光与电的南京经开区期待与各位共同书写新型显示的万种精彩。

    04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永实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永实:

      非常荣幸代表市工信局参加2021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感谢各位专家企业家齐聚南京围绕自主可控、创新强链、合作共赢,共同探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之路,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新型显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升级。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永实

      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新型显示产业已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显示的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为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带来了更多机遇。今年以来全市新兴显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在产业链方面我市新型显示从上游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到下游应用形成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拥有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空间布局我市新型显示已经形成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溧水地区配套补充的空间布局。南京不仅具备新型显示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和潜力,还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优秀的营商环境,去年,南京市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前10名,营商环境实力进入全国前6,国家创新城市跻身全国前4,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通往未来智能世界的入口,正在成为升级新型消费、壮大数字经济、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将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南京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在此诚挚欢迎各位企业家继续关心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做创新名城的合伙人。

      最后,祝2021年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与会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

    05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姜良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姜良:

      很高兴出席2021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与大家共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大计,在此我谨代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姜良

      新型显示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江苏是全国重要的新型显示产业聚集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创新产业链协同治理,建立了省领导挂钩新型显示产业链联系制度,成立了省新型显示产业链工作专班,加大了对江苏新型显示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着力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新型显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485亿元,同比增长23%,超高清显示、背板驱动、柔性AMOLED显示、偏光片、金属靶材等核心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一批产业链排头兵企业快速成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新型显示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时代信息载体和人机交互的窗口,正加快向智能化、泛在化、精细化发展,新型显示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升级新型消费、壮大数字经济、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未来3-5年是江苏新型显示产业由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好省新型显示产业链工作专班的作用,大力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和重点领域,聚焦AMOLED柔性显示、OLED发光材料、靶材、显示驱动芯片、MicroLED等集中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支持方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创新和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二是强化产业链协同。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开展显示产业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及备品备件的联合攻关和供需对接,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发挥协同联动整体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加强要素保障,打通产业链发展的断点堵点,持续提升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是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在培育市场主体、完善金融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供政策支持更精准、社企服务更精细、解决问题更高效的政府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自2014年起,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7届,活动对加强显示行业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欢迎各位嘉宾通过大会平台加强沟通、广泛交流,共享创新成果、共创美好未来。

    06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今天很荣幸受2021第八届海峡两岸( 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作一个《海峡两岸及世界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趋势》的报告。

      我报告的序言是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大陆曾面临"缺芯少屏"的被动局面我们是如何突破这一困境的?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

      我国大陆电子工业长期处于"缺芯少屏"的状态,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国家和市场都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随着京东方等企业的崛起,我国"少屏"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早在2003年京东方选择了"海外收购、自主建线"的模式,以3.8亿美金收购了韩国现代的显示屏业务,随后开启了逆袭的20年。京东方通过与政府合作、融资等多种方式,陆续在北京、成都、合肥、重庆、福州、绵阳、鄂尔多斯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持续扩张产能,逐渐成为全球的行业龙头,在2019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液晶屏供应商,在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显示器、电视这5大细分领域上出货量排第一,最重要的京东方等企业还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努力,今年已连续第3年跻身全球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TOP20,充分展现其在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实力,改写了中国"少屏"的历史。

      京东方为代表的我国大陆显示产业近20年取得伟大成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与政府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取得的!2016年1月4日习近平来到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在柔性屏、超高清显示屏等产品前观看演示,了解8.5代液晶面板生产工艺流程。他说五大发展理念一定要牢牢把创新抓在手里。

      但是今天,我特别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份视察福建有新的指示。两案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同台湾一水相隔,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长期以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系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定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闽的台湾青年孟宪霆就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指导,特别提到了两岸之间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做两岸人才交流工作的我更加坚定信心,在我看来"通"是指除了已在实施的"大三通"(通航、通商、通邮)外,还要推动"新四通",总而言之,应通尽通,"惠"则是研究推出数量多、力度更大,获得感更强的优惠政策。大陆继推出"31条""66条""42条"等惠及台胞的政策外,最近又颁布"农林22条",帮助台胞进一步开拓大陆农业市场。而"情"是指深化两岸民间、青年人才的交流合作,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大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共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添加加瓦。关于开辟探索海峡两岸发展新路,适用今天开会的在座各位企业家。

      下面进入我的报告内容。

      基板维度。全球TFT产能(LCD+AMOLED)约9967万张基板,2026年约1.07亿张基板,增长7.35%,前面三家京东方、LG和华星光电,台湾的情创、友达是第四第五,所以海峡两岸对全世界的贡献是很大的。2021年是3.7亿平方米,5年之后到4.7亿平方米,增长34.49%,增长速度很,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LG、夏普,群创和友达是第六第七,海峡两岸新型显示从面积上代表全世界产能最大的。

      手机发展以来,AMOLED增长更快,从2021年到2026年约增长138%,京东方第三,维信诺第四,华星第五,天马第六。面产将近增长100%,AMOLED在后面五年,三星是第一的,但是京东方可以进入到第二,LG排到第三,维信诺可以排到第四,大陆在AMOLED还是要追赶和发展。刚才讲了前板背板,一定要熟悉工艺才知道,但是从面积来说,2021年AMOLED面积是3000多万平方米,到2026年约9.8亿平方米,五年增长30倍。这个面板面积LG排第一,三星排第二,LG是全球唯一一家做AMOLED大屏幕电视的,京东方已经进入第三,而且差别并不是很大,华星、天马都是后来出现的上升也很快。

      单独大陆来说,TFT(LCD+AMOLED)基板维度,京东方、华星、惠科是一二三,LG指在广州的那条线排在第三,天马、信利、彩虹。面积是根本的,我国大陆在2021年是2.25亿平方米,2026年达到3.63亿平方米,增长61.33%。前三名是京东方、华星、惠科,主要是液晶面板的占有。中国大陆在AMOLED,基本是京东方、维信诺、华星。从基板维度,最主要从面积来看,京东方一马当先,底下的加起来都没有他多,为什么?京东方在成都有6代线,绵阳6代线都已经量产,现在重庆也在建,福建的6代线也在建。LG为什么排第二?因为广州那条线是大尺寸的,做电视的。华星第三,天马第四。

      台湾群创和友达两家面板产量也不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它的面积,7630.8万平方米,我们是几亿平方米,所以它只占到大陆的10%左右。AMOLED增长也很快,但是我们是上百万,他们只有35.3平方米。

      显示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显示的发展情况主要集中在8K、广色域、高对比度、高刷新率、柔性等方面。8K现在已经成了5G时代的标配,广色域主要是液晶显示加上MiniLED的成熟,各大厂商分别推出MiniLED,所以色域和对比度已经可以和OLED产品媲美,最主要是5G频率增加100倍,所以游戏高刷新率得到推广,所以高刷新率是手机显示的主要发展方向,柔性可折叠这是我国京东方和维信诺、华星布局比较及时,所以我们正在追赶三星。我们听到消息,苹果对我们国家的柔性屏已经在验证。

      8K电视。最主要就是BOE75寸,在2020年供应商大会上发布了这款电视,这个电视产量很大,它是液晶显示,但是背后是MiniLED做背光源,所以这一款非常重要。创维CES,也引起很大的重视。中国在深圳设立了中国信息显示展,海信85寸8K ULED引起了很大反响。所以这几个型号是值得大陆显示骄傲的。

      MiniLED背光源最主要是LG在2021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上,用的结构就是3000个背光,做了两个显示屏,彩膜不是用普通的彩膜,而是用量子点,不同颜色的量子点,非常漂亮,所以定义就是86寸8K纳米Cell。三星NeoOLED也在这个展览上展示出来,都在用这个技术。TCL展示的是75寸的,也是用背光MiniLED的液晶。所以对大尺寸8K来说,还是LCD的市场,只不过背光源用MiniLED,彩膜可以用量子点代表彩色。

      高刷新率。京东方在2020年的供应商发布会上,提出7寸144Hz,普通的手机是30Hz,他提高了4倍。中国信息电子展的时候TCL展示了34寸165Hz曲面显示。TCL同样展示了27寸480Hz显示,这么高的显示有什么用处?就是游戏还有曲面板的竞赛观看。

      柔性显示。最近大陆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这是京东方在2020年供应商显示发布会上提到的5.5英寸QHD和柔性OLED。维信诺在中国信息电子展2021年提出360度的折叠屏,天马于去年5月推出柔性MicroLED,这也是最新的产品,SID是国际信息协会2021年的展品。

      OLED与柔性显示。现在在电视上用得不多,主要是电视面积很大,成本太高,所以主要用在AR眼镜,用在49寸车载中控和乘用车智能天窗,阳光强了把它弄暗一点,弱了弄亮一点,用在高铁触控调光系统,比如京东方0.99mm拼缝拼接屏。

      前瞻技术。京东方发布了一个85寸超高清In-cell Touch,以前触摸屏是手机,现在电视都可以触屏,这很重要。维信诺发展了屏下摄像,大家知道手机照相机要单独开一个眼孔,但是前景是不可能有一个眼孔,维信诺没有照相,整个玻璃看不到眼孔,这个区域是透明显示,一按"照相"在那个地方就透明了,这也是很大的发明,我也很欣赏维信诺的发展。小米在发布会上弄了一个透明的技术,这个透明技术并不是很复杂,透明其实就是控制液晶的,所以透明显示不是太复杂,但是大家都喜欢。TCL还做了一个6.3寸LCDCOG超全面屏,COG是把芯片装在玻璃上的,以前驱动芯片都装在外面,所以这很麻烦,现在可以把芯片直接装在玻璃上,这也是很大的发明。

    07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区事业总部总经理朱永铨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区事业总部总经理朱永铨:

      今天我的报告题目是《台湾地区显示技术及产业发展》,这是大会给我的题目,我也很喜欢这个议题。我的报告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区事业总部总经理朱永铨

      一、全球大趋势

      第一,高龄人口。首先很抱歉,我们先看一下负面的东西,我相信是大家的挑战。上个月国内发布的十年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了,14.11亿人口,去年人口增长1200万,比前一年减少20%,这十年的人口增长是1.3,1.3(亿)是什么概念?和日本是一样的数字。我们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这一次调查这个数据是12.6%,据估计到2022年中国就会进入高龄社会,也就是说65岁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4%。

      去年台湾人口是2360万,之后就发生了死亡交叉,就是死亡人数已经高于出生人口,2025年就会进入超高龄社会,换句话说每5个人就有1人年纪大于65岁。隔壁的韩国和台湾差不多,这是大家都避免不了的危机。

      第二是极端气候。去年在国内不管是集中暴雨、极寒天气都感受到了,或者国外从澳洲、美国加州的野火似乎扑灭不了,也是永远停止不了的样子。今年刚过了春天,美国德州的极寒气候,还有到今天没有解决的台湾缺水问题,都还看不到尽头。或许,从一些专家学者的说明或者预估或者是各位跟我一样这两年的感受,肯定会觉得这个议题绝对是人类下个阶段最大的议题,甚至是生存保障。

      第三,新冠病毒。今天还在发生,这就是进行时。还好的是人类科技一直在进步,尤其是我们生活在国内大陆地区的人,不管是工作甚至在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这些应用,而且看到每天在进步,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另外一个希望。我相信大家对于这些应用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都有一些准备,但我们也希望在对付上面这些议题上提供一些良方。

      二、科技改变世界

      我想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例子,移动通信改变的不仅仅是手机行业,甚至和手机毫无关系的也都有非常大的改变,我相信今天的5G已经不仅仅是在手机上的应用,更宣告的是万物互联,而且会连得更顺畅、更有效率,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台湾显示器产业的变革。

      进入主题的部分,我个人是在1993年进入到TFT、LCD领域,那时候在台湾的工研院电子所,一般认为台湾显示器发展在1996年开始大幅度投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累计很多经验,也创造很多世界一级的产品和技术,接着我分几个部分和各位说明。

      首先是2000-2005年,2000年之前,台湾有些企业就开始和日本做一些技术转移,包括我们公司友达在内,那时候和日本做了技术转移之后,让我们很快地在这个产业发展起来,甚至创造了台湾所谓的面板黄金十年的前五年。2002年,台湾政府有一个口号是"两兆双芯",就是产值达到1兆新台币,那时候的代表产品就是Notebook。

      黄金十年的第二个部分,最重要的产品是手机和液晶电池。这个阶段相对单纯,竞争策略是别人做12寸你做13寸,我做13寸别人做14寸,在追逐尺寸上的优势,这是比较简单的策略。注意一下2007年,有一个特别的产品就是亚马逊的Kindel上市,2007年苹果也上市。

      效能和外观,那时候我们的客户非常重视外观。可以看到电视这个轴面,3D电视出来,那时候是因为有一部电视叫阿凡达热映,创造了2010年几乎是3D电视的元年。再往下有节能、超高清4K的产生,再来就是非常重视超轻薄甚至有曲面的电视。

      下一个五年应用又更多了,可以看一下工业和商业用的比如有电视墙,电子标签、长条屏,VR和智能手表等等。

      这个阶段就是无所不在,一个人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到上班的路上,不管是开车或者搭地铁到工作场所展开一天的工作到工作结束再次回到床上,你可以数一数一天看了多少屏幕,不管是你的公司的或者别人的。当一个技术似乎已经没有办法在一个单一应用里取代所有技术。举个例子, 比如手机,AMOLED技术在手机里几乎是应用最旗舰的几种,但是这几年似乎OLED没办法取代另外两个技术,同样2020几乎是黑白的E-paper,量其实并不大,但是那个领域就是很特别,那个场景似乎没有其他技术可以取代,似乎每一个应用领域都有一种技术非常适合它,而且是其他技术不容易进来的。

      除了5G、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觉得很快的那些无所不在的现象会进入所谓的2.0版本,就是显示器本身不会再独立运作了,显示器本身会开始和其他东西做联网,比如和操作系统、IoT联网,这是第一个观念。第二个观念是开始做互动,不会在单方面的显示讯息而已,也可以接受讯息、接受指令,换句话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应用对象来做不同内容的调整。我这里列出所谓的场域,比如医疗保健、零售、交通运输、娱乐、智能交通等等,你会发现这些场域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对刚刚所谈的显示器的硬体和软体要求就会很不一样。同样,要建构这一套东西的人所要具备的场域的知识、经验甚至Knowhow也不相同,所以我们觉得很快有场域经济开始孵化,这就是无所不在的显示器的2.0。

      接着我举四个例子,就是场域经济的四个例子。

      (一)精准医疗。在危机里面的第一项就是人口老化,随着年纪增长以后医疗资源只会越用越多,这其中就是提供很重要的支持。在这个场域中有三个场景。比如手术用的显示器,我们和一家厂商开发3D显示器,他觉得在2010年应用在电视的3D比如裸眼3D有机会进一步帮助做手术的过程中,让医生更容易。再有就是管理服务,我相信国内会有经验,国内在挂号等待医疗上花了很多时间,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帮助。谈到医疗还有一个议题就是远端医疗,我相信偏远地区和都市地区的医疗分配不均是很难克服的,或者把眼光放远一点就是已开发国家和待开发国家的医疗资源也存在很多的差异。台湾不大,但是台湾也有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两年前,我有一次去澎湖,我们就谈澎湖很好,空气好,蓝天、沙滩,就有人提到万一生病了,医疗资源不好,结果导游马上讲不会啊,澎湖人拥有全台最高的人均医疗支出费用。怎么会这样?医生不是很多,但是薪水比较高,原来因为动不动就要后送,就要直升机把人送到台湾去,所以钱是花在直升机上,所以这个部分可以有所作为。最近有个资料,每个在2019年使用线上门诊人数差不多9万,去年这个数字变成1800万,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经过调查之后,大部分的人觉得线上门诊是很满意的,尤其是让他们省下大量时间,所以美国有些机构开始预测在5年之后,所有门诊有一半会变成线上门诊,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们都可以把握。

      (二)交通运输。这是一些应用场景。

      (三)智慧教育。在我有限的参与里,我觉得这一块应该是国内走得最快的,现在国内非常多的厂商参与在其中,我也看到很多非常有创意的产品和技术,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全世界学校几乎停摆,只能上网课,这是我从业20多年来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每片面板都使全球教育得以持续运行。

      如果我第一个重点谈的是场域,第二个重点应该是在这里,这是上个月去台湾的时候,显示器联盟提出来的一个想法,他觉得应用场域的兴起有不同的知识和Knowhow势必要做一些联盟,势必要有一些跨业合作才有机会把这些东西做起来,因为场域兴起势必会有新创的公司,这些公司也更需要来自各方面资源,所以这是我今天要deliver的第二个重点。

      友达business大致可以分为两块,上面可以视为传统面板的生意,下面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场域的概念,现在有专门的团队做场域的事情。

      虽然是传统面板,但是我们还是致力于技术发展。上面是已经量产的,比如8K无框TV,据客户传达,现在我们是唯一一家可以大量生产无框的,我们也很有自信,这个领域几乎是我们做出来的,所以我们一直在高刷新的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两个月前,A公司发表了MiniLED产品,我们已经出货一年了,这是友达在技术上的耕耘。

      这是我们目前有涉猎的场域,各位可以参考。

      比如这是零售场域,目前我们在这个场域提供最完整的产品线,我们可以提供面板,也可以提供多一点的东西甚至可以提供total solution。

      最后这是我们小小的广告,我们有几家新创公司。举个例子,第一个就是智慧零售部分,我们有一家叫创利空间,主要是做台湾的生意,JohnRyan主要做银行业。我相信面板厂自己是做不来的,就好比我们希望和更多相关行业可以有更多合作,过去我们都是往上游技术做,现在合作模式会往下游走,就是和场域相关的业界一起打拼。

    08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亮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亮:    

      刚才友达已经介绍了过去一年的危机,我们怎么把危变成机的,看到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全球各国也都出台了相关的刺激政策。鼓励实体消费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网上医疗、网上购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网络教育,面对疫情减少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给显示面板行业带来很多机会,因为后疫情时代,显示面板优先发生了爆发式的反弹。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亮

      共同面对市场成长环境的同时,让我们烦恼的部分是上下游配套的产业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去年4季度开始,我们就已经在玻璃面板的供给上局部出现紧缺的情况,比玻璃面板供应更为紧迫的是驱动IC的市场给目前的面板产能释放带来非常大的困扰,这也是在座的各位同仁伙伴们要共同努力改善的一个方向,同时也将是未来的一个成长机会。

      在去年全球经济负增长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显示产业的增速明显跑于大盘,均实现2位数的增长。右边这个图是我们以32寸产品为标杆的面板产品的价格趋势,在过去的几个成长周期内,2009年、2014年和2016年上涨趋势分别实现7个月到9个月,而这次后疫情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成长机会是目前面板上涨已经持续10个月以上,而且目前预测二季度三季度仍然是价格上涨的趋势。

      面对这样好的行情和趋势,如何能让我们显示产业高速增长持续下去,这将是伙伴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中国大陆面板发展在过去的五年产能方面有了飞速突破。2017年我们占全球出货量只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突破60%,同时,在未来我们将继续高速增长。京东方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将打造成长型的显示产业,将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创新给客户带来更高价值的体验。

      多年来,京东方一直致力于对技术的尊重和创新坚持,每年我们拿出营收额的8%作为技术投入,正是这样的投入,截止到2020年可应用专利数超过7万多件,同时年度新增发明专利占到90%以上,在海外的专利注册超过35%,在全球专利申请排名连续5年进入前10名,在美国授权的专利中我们连续3年跻身前20。正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给京东方带来全方位的显示技术的布局。

      首先看LCD方面。我们拥有了具有超宽视角、高PPI、高色域的ADSPro技术,与此同时,去年在行业的并购整合过程中,我们通过与C17的战略合作实现了对V五技术的全面布局,在此基础上在氧化物的基础和产能上也有进一步的突破,未来将在8K、窄边框、低功耗、高刷新率的产品上有新的技术体验。与此同时,AMOLED产品,柔性的手机产品已经在大家的移动终端上有所体现,同时在折叠产品实现的同时将推出滑卷和卷曲的产品,在OLED和WOLED都有产出。与此同时在硅基方面我们的产品已经用在AR/VR近距离的显示终端上,完全可以实现2000PPI以上的显示。在MicroLED和MiniLED也 进行了布局,在拥有PCB级的产品出货的同时,在玻璃级的MiniLED的技术上也在不断突破创新,即将推出我们的产品。

      有了这样的布局如何给客户带来更高价值的体现?首先看一下传播的TV,我们呈现的是全景、无界、沉浸式体验。所谓"全景"将推出86寸到110寸的不同尺寸的大屏,让我们超大屏幕的显示内容充满每个人的视野,让我们感受到身临其境。所谓"无界"我们推出了目前首款0.9边框电视产品,真正让屏幕显示区域的占比超过99%,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显示无边界的意念。同时将带来"沉浸式体验",通过高画质8K技术、120Hz技术以及高色域产品的推出,通过我们的MiniLED背光技术可以实现我们的产品百万级的对比度,真正让观看者走入群景,实现身历其境的感觉。

      在TV布局的同时,在IT领域也将推出我们的新技术,我们提出的是有"氧运动、重塑新形态,我们将在氧化物基础上进一步发力。在氧化物这一块我们提出的是"减脂"和"增肌"。第一个减脂是低功耗方面有所突破,利用氧化物的低功耗特点在笔记本实现功耗降低66%,通过变屏控制的技术在笔记本电脑进行文字编辑界面的同时,把显示屏的超低频率降低到20Hz,通过自由变屏技术可以在原有低功耗的基础上还再降低10%的功耗。第二个减脂是通过氧化物技术的高充电率,把边框做窄,就是无感边框技术,我们将笔记本边框做到1mm以下,屏幕占比提升到92%以上。所谓的增肌在原有性能基础上利用氧化物技术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将推出超高刷新率的产品,也将推出全球首发480Hz显示器产品,同时也将实现业内最快的1ms响应速度,真正给游戏爱好者实现动静随需的体验。第二个增肌是扩容视界,在传统的16:9的显示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将推出21:9的超宽显示屏。可以看到右边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游戏爱好者在操作动态的游戏界面的同时在右侧还可以实现与网络玩家之间的互动,第二个场景是日常办公场景,在左侧大家实现文本编辑的同时,可以在右侧通过视频实现实时的网络会议。同时把我们的技术与各个应用领域相结合,刚才提到场域的概念,我们叫赋能场景。我们推出护眼技术,京东方是首家通过TOV联合认证的面板企业,面临去年的疫情我们推出超低蓝光的产品,蓝光占比小于33%,同时蓝光伤害因子也低于行业标准0.081,真正在孩子上网课的同时,家长不再担心电子产品对小朋友的眼睛造成伤害,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的理念是窗明已静、无惧沉浸。

      在手机方面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推出的理念是刚柔并进,一站式体验服务。刚性方面致力于卓越的显示效果、高色域,同时把边框做窄,在柔性显示屏方面大家体验到了我们从柔性1.0到3.0,真正实现产品的内折外折360度全角度折叠。与此同时,今年还将推出我们的卷曲1.0产品,让大家在5G时代让手机有更好的新的形态,也就是我们将实现滑卷和卷曲手机。所谓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我们将把我们的指纹识别技术、环境光感应技术和天线技术以及屏幕的发声技术等等集手机屏幕于一身,同时推出极致的摄像头技术,摄像头的孔径将做到2.8mm以内,也是行业领先,真正让手机成为我们身边的智能终端。

      面对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万千场景融于一身,我们在穿戴、金融、家电、移动互联等方面都会有所突破。

      第一个场景是推出智慧驾舱,把我们的显示技术应用于驾驶室的各种功能,首先把困扰我们安全的A柱,把三屏中控应用于中控设备上,同时把透明显示技术应用在智能车窗上,真正让车窗动起来,通过一系列技术的体现让我们体验到的是驾驶员和乘客不同的驾乘感受。同时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也将为未来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第二个场景是智慧会议场景。从我们走到会议室开始就不再使用纸质版的笔记本了,结合大屏技术、云端控制系统、会议发言系统以及视频联动系统,将会议内容实时呈现在大屏上,同时可以及时地上传到系统内,推送到所有与会人的手机上,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会议。

      同时,我们还将为合作伙伴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智能制造服务,在传统的面板、模组整机的基础上,将融入软硬结合的技术、系统融合的技术,给客户提供针对场景的定制开发产品。

      过去的我们,从2003年的第一条5代线建设,到目前京东方拥有16条先进的显示生产线,包括LCD产线和OLED生产线,铸就了一条全球领先的显示之路。

      现在的我们,在各个细分领域已经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未来我们要怎么做呢?今年京东方集团推出1+4+N的航母战斗群战略。所谓"1"就是一直多年耕耘的半导体显示事业,也是我们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母舰",基于母舰的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围绕着"母舰"有四艘"巡洋舰",也就是MiniLED、传感事业、智慧医工、智慧系统事业,这四个事业将是物联网时代重点发力高速成长的事业。在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将推出出不同的事业板块,如车联、互联网金融、工业物联网、智慧园区等方面,物联网的各个场景都将与合作伙伴实现合作共赢。在"护卫舰层"建立两个基金:供应链基金、创新生态基金,也就是要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产业生态,为产业发展进行长期战略合作。针对合作伙伴我们的供应商、投资者和相关客户都将形成"登陆舰式"的一站式服务,给大家带来我们产品的价值体验。

      以上是我的演讲,显示无处不在,京东方就在你身边,希望京东方的产品能够走到大家的身边,给大家带来最具价值的体验。也希望各位合作伙伴关注京东方一年一度的将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全球创新伙伴大会。

      在此,和各位同仁一起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为中国显示事业的腾飞一起努力,共铸未来。

    09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东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以及业界同仁们,我代表聚华把印刷显示这个比较新的话题和大家分享,我今天的重点主要围绕产业链,看怎么把新的产业在国内形成一个有机的共享共赢的生态圈,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东

      下一代大尺寸显示趋势。我们认为OLED作为大尺寸是未来主流,包括优异的画质、产品差异化设计、产品竞争力都是大家公认的,从美国Ratings公布的前5位长期是OLED把前面的位置霸占住,MicroLED是未来的趋势,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业界没有明晰的商业计划。也看到Mini直显发展非常快,但是主要是对大尺寸的补充,特别是用拼接的方法来做,而对主流的TV显示来说目前OLED技术可能比较合适。

      从技术发展来看有很多分支,有白光、有QD-OLED、IJP-OLED、IJP-QLED。但是这都是中间的一个过程,最终每个厂家都有各自的发展路线,但是目前都是非常明显,在TV级别的QLED都是印刷工艺,最后我们希望发展成量子点的材料,这样一个整体的体系可能是大家殊途同归的目标。

      上面谈到OLED和QLED,我也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这两个不是竞争技术,而是一个阵营的,为什么?器件结构非常相似,最关键的QLED可以集成OLED很多共性技术、开发成果以及产业化经验和产业链,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种迭代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现阶段OLED相对成熟,下一个阶段QLED起来了,自然就会迭代到产业生态里面。

      从低于200PPI到350PPI以内都是印刷的制程范围以内,但是有些细分,大尺寸的主流在TV级别是200PPI以下,用氧化工艺来做比较合适,更高分辨率比如notebook可能用LTPS来做,除了很高级别的低分辨率到350分辨率以内,印刷应该还是合适的一种工艺范围。

      国内的面板厂商在OLED TV里面的布局。国内京东方和华星都有布局,台湾AO也有布局,日本JOLED也在布局,大家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

      TV级别的OLED我们理解器件与工艺可以分为,氧化物TFT为主流,器件工艺主要有印刷工艺+顶发射,为了做柔性显示还是用薄弱封装和薄弱基板构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印刷显示产业链概览。从前制程开始到TFT背板的处理到印刷、干燥成膜到封装到最后的模组,我就针对背板处理、印刷、封装和模组具体再多谈一点。背板制程,氧化物TFT靶材与技术。TFT对于大尺寸来说,LTPS目前作为大尺寸有一点瓶颈,所以氧化物还是主流。目前氧化物的技术是在10-20之间,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首先第一个我们希望大尺寸的像素驱动希望用更高的迁移率和更好的稳定性,迁移率希望达到30%以上,也列了稳定性的一些指标,路线有IZTO/IGTO/IGZTO/Ln-IZO,所以整个体系慢慢发展起来,靶材相关的核心技术出来以后可以更好支持大尺寸的发展。在小尺寸OLED里,它的驱动可能相对更简单,成本更低,因为应用了内部技术,走内部技术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更稳定的性能,所以我们粗略估计至少要50以上的分辨率,更高的性能然后和GOA的设计与内部补偿结合在一起,这个技术才能得到突破,这是非常大的前景和市场,也希望业界同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

      PI基板与Bank材料。我相信PI基板主要是借鉴小尺寸体系的技术,很容易就过来,也不用多说,主要是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光学性能、涂布性等等。但是我要强调的另外一点,基于小尺寸的PI基板用的是激光剥离的技术,对于小尺寸可能是好方案,但是对于大尺寸合不合适?我不做明确答案,可能我们需要打个问号,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因为牵涉到良率的问题。所以业内都在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案,我这里列举了方案是机械剥离的方案,同时机械剥离需要新的技术体系,也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开发。对于Bank材料,这是打印必须的,特别在顶部做了一些疏水成分的处理,列了两个示意图,同时考虑到在里面加一些其他的成分让它吸光增加整个的对比度,提升机械性能。

      OLED材料。这是打印体系的核心。目前商业化OLED材料应该可以满足TV市场的需求,进展也挺快,技术路线可以分为高分子、小分子。这个体系再打开来看,包含了RGB的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高分子体系,小分子交联、高分子体系,空穴注入有小分子的,高分子,还需要高纯溶剂,这个体系对于印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联的产业也希望能够关注这一块,目前对于电子传输材料都是采用蒸镀,但是在大尺寸的印刷体系里希望未来好的方向ET材料也用打印方式来做,因为这可以在器件设计包括设备投资上省掉很多东西。所以整个打印体系我认为是在蒸镀体系上进一步发展的,目前OLED材料发展也挺快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开展可溶性的OLE材料的新赛道。

      谈到OLED必然谈到量子点。我这里秀了一下近期量子点的性能,数据是在聚华平台上的验证结果,从红色、绿色来看相当漂亮不输OLED材料,发展机会越来越好,但是短板也很明显,就是蓝色材料目前还不尽如人意,当然我们有很多应对方法,但是也可以用复合其他结构来处理,但是作为学术界或者产业界还是希望蓝色能不能破掉。包括红绿蓝墨水,技术成熟以后接下来看怎么批量稳定的生产,还有蓝色性能必须要突破,当然牵涉到很多具体的科学道理。目前来看电子传输材料以氧化锌为主,有机或NIO,MoQ3进展也非常快。

      打印装备。这里列了三家国外的Kateeva、Pan,我们需要8代以上8.5甚至11代的产品,需要高产能/高良率MURAfree的打印策略来配合实现。

      封装制程--硬屏封装材料。先谈一下硬屏封装,这是很传统的套路,上面是玻璃盖板,上面整个面用MURAfree来填充。原理很简单。呼吁一下,技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目前参与其中的人或者做这个材料的公司不是很多,而这里面恰恰酝酿着很大的商机,因为用量很大,我们的OLED材料整个级别都是几十纳米级别的,真的用量相对比较少,而填充材料级别是Micro级别,65寸,80寸一片,量非常大,所以产值未来还是可期的,也呼吁一下有兴趣的上游链的厂商可以多关注填充材料、DAM材料、Getter材料,目前都是国外公司在做这个。

      柔性薄膜封装材料。薄膜封装有机材料这是比较成熟的传统的需要高透光的高折射率的,Out gas少;亚克力系材料与环氧系材料,我觉得难度并不是太大,而且确实目前有不少的公司已经在开始做。对于Barrier film基本功能主要是提供一些机械保护下层TFE薄弱;提供初级水样阻隔,这项工作如果真能达到10的负5以上是不是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上面的一些工艺制程就会大大减少,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如果Barrier Film达到这个级别把整体直接上去了,国内做这一块的相对少一些。

      无机薄膜新装备。目前的工艺也是借鉴小尺寸体系,而且是借鉴了传统的CVD技术,所以用CVD技术来做的话,目前这块可以很成熟地来做,但是有个大问题,大尺寸是氧化物TFT,氧化物TFT由于用了CVD技术自然会带来氢离子,氢离子对氧化物TFT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套工艺是否最合适目前也是业界比较关注的。比较关注的有几个方向,ALD,它来做确实有一些优势,但是速度太慢,各家都尝试过,但是在量产上还没有开始用过,速度太慢了,所以我们希望发展一些高速的空间连续性。还有镀膜工艺可实现低温高速成膜。不仅仅限于我提的这些,对于大尺寸柔性OLED的无机薄弱封装技术,在行业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方案,也存在很大的机会。

      模组制程-柔性模组装备。围绕着柔性模组可能需要增加的主要是柔性基板剥离,Delami分离与BP贴膜设备以及软基板绑定设备。从柔性基板激光剥离这个设备来看,激光光源都是国外两家控制的,从机械系统来看是韩国这家做得最有名,所以国内也开始做起来了,但是也是围绕着机械系统开始切入,我想在激光级别,在激光器包括光学元件级别看能不能做更深入的工作。对于Delami和BP贴膜设备来说,目前主要是韩国有优势,SFA/IONES市占率比较高,但是我想强调模组是国内的强项,大家如果真心投入到这里,我们的需求也很明确的话,我想很快就会超过国外公司,我抱有很大的信心。对于大尺寸软基板绑定,过去都是做的是硬基板绑定,软绑定会不会带来其他问题?肯定会,所以需要设备厂商和面板厂商或者技术开发厂商共同沟通共同验证,这也不是很致命性的问题,工程上大家做得多了可以得到解决,所以我认为大尺寸的软绑是过场装备发展的很好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简单对几个大块的产业链的简单分析,再对聚华作一下简单介绍。聚华是国家级的公共技术开发平台,目前在广州,已建成了G4.5柔性印刷平台、200×200通用印刷平台、柔性模组平台、检测评价平台的建设。我自己评判它是全球比较先进的公共平台,包含了相关设备和检测,都比较成熟而且配置比较高,有助于我们把这条印刷显示技术从研发到量产把整个产业链打通具有很大的平台作用。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做了3.5英寸600ppi印刷OLED,和天马一起合作。也做了31寸可卷绕+印刷OLED,去年CES已经展出过。我们也做了31寸4K印刷QLED。通过三年多的研发,印刷OLED技术,印刷OLED墨水以及打印装备这些要素已经具备了,所以产业化的序幕很快就会打开。但是作为工程华一样需要一段路程要走,因为对于良率、环境控制这一块没有通过真正的量产还不知道,而且前面确实没有带头大哥,以前可以看到国外的三星、LG,这次我们是自己走,所以必须闯出自己的路。同时作为OLED的材料、墨水、印刷工艺相关装备等的国产化是势在必行的,也是要确保OLED成功的重要保障。

      总结。印刷OLED/QLED发展速度非常快,量产序幕已经开始;产业链目前正在快速形成,存在大量的商业机会;期待与学术界、产业界、产业链上下游等的广泛合作,从机理、材料、装备、工艺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共赢机制。非常欢迎大家到聚华参观,我们一起合作。

    16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商业显示事业部总经理林子平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商业显示事业部总经理林子平: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的林子平,听到这么多专家的分享,大部分的主力都是放在LCD相关产业,我就针对MicroLED超大尺寸的显示产业生态作一个分享和解析。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商业显示事业部总经理林子平

      今天主要是针对MicroLED的市场趋势,第二就是针对MicroLED显示技术的趋势,还有显示产业生态,最后是总结。

      显示无所不在,120寸以下都是LCD的市场范畴,当然120寸以上,目前的显示都是在大型的户外显示、会议室。疫情发生时,这些大型显示智慧监控已经成为市场非常看重的地方,因为和各个国家的交流都需要靠这些网络系统,必须靠大型屏幕将这样的资讯带到人们面前。

      欧阳院士之前提到Micro和Mini的市场范围往两个方向走,一个是往超大尺寸去走,一个是往超小尺寸在走,所以在1寸、2寸的市场其实是MicroLED在进行,现在的VR/AR市场,在大型尺寸就是Micro直显和Mini直显。目前如果进入到消费者市场成本是很大的关键,要做到市场能接受的成本还是有点难度。

      为什么要大屏?给你的观感就是看的时候可以呈现巨量信息,荧幕尺寸越大可以同步吸收更多的信息量。最近新闻在报国内针对的LED的影院屏,这块会是未来非常大的市场,但是LED影院屏有很大的技术难度需要克服,使用环境是在低亮环境下,跟现在LED使用环境是有点落差的。怎样在低亮情况下得到更高的灰度,这需要大家共同开发。当你在影院时,屏幕对比度如果不够高的时候,如果你的场景是属于月黑风高的状况,你看到的都是黑黑的一片,因为没办法被解析出来,只会听得到声音看不到影像,这样的视觉效果就不好。

      自从高清LED开始出来,市场份额每年都有两位数的成长,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有衰退情况,并没有达到两位数的成长,但是在2021年疫情有所舒缓,再加上十四五计划开始,还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商业宣传模式升级以及家庭影影市场初具规模,预计2021年这个市场范畴会逐步成长。随着MiniLED市场技术逐渐成熟,MiniLED拼接屏的市场份额逐渐崭露头角。

      再来提一下显示技术的技术趋势。

      MicroLED的技术趋势主要是从最前面的外延及芯片前制程到转移、封装、拼接显示。芯片的尺寸大小以50Micro为一个分水岭,50Micro以下目前没有很成熟的转移工艺,所以必须做到衬底的剥离,所以chip小于50,有衬底剥离的过程,把芯片转移到剥离机或者硅机,再加上色彩拼装形成拼装显示。但是50M以上的芯片有切膜抛选的工艺。这就是市场主流的LED显示屏。

      接下来针对的大尺寸主流就是针对MiniLED直显各供应链的技术分享。

      先从芯片开始,过去的制程用的芯片都是正装芯片,第一是制程工艺相对简单、价格相对低,因为要做到这么大的屏幕所需的芯片数量越高,解析度一拉高,芯片数量也高,整体数量就会拉得非常高,不是一般民众或者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随着倒装芯片的技术开始成熟,倒装芯片的市场价格开始浮升,但是它有什么好处?正电极的发光是在下面,不挡光,出光面积是全发光,另外因为没有金属的连线,所以更加简化,可以解决掉金属迁移、散热和可靠性等正装芯片的痛点问题。

      一个4寸的蓝宝石基板切成4寸大概可以切成32万颗,可是换成0306的芯片可以切50万颗,整体芯片单颗成本大概降低50%,PE1.65,芯片占这一块成本是45%,所以一个主要显示屏的成本是芯片成本。当芯片尺寸降低,单颗成本降低,最后产生芯片的整体价格就会跟着下降,有利于市场推广。另外,芯片尺寸缩小可以提高基板利用率,降低成本,因为芯片尺寸缩小,产品出来的灰度面积就会跟着加大,整个屏的对比度会跟着拉高。

      讲到转移,目前用点转移的方式,UPH约30K-50K,就是一颗一颗的转移,但是芯片尺寸的不断缩小,显示屏需求不断提升,由点转移到面转移是MicroLED发展的大趋势,目前面转移的部分做成PDFS加雷射激光转移,就是想提升效率和良率。如果改成面转移,UPH最少都是300K,良率是99.99%。随着间距缩小和芯片尺寸的缩小,现有大尺寸的拼接是在PCB的基板去做,但是PCP制程0.6+0306的基板已经是极限了。

      在传统LED显示屏的封装部分,SMD表面是有颗粒感的,这一块屏仔细看就是上面都有一颗一颗灯珠的形貌,颗粒感的形貌很重。再引进到COB封装的时候,因为没有做成灯珠的形貌,直接就是芯片直接转移到基板,解决平面化问题,但是因为解决墨色一致性及拼接问题,显示出来的效果还是有点问题。

      大尺寸LED显示屏都是以商用和政府使用为主,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因为COB技术开发出来之后,开始往高解析、高清的地方推广,所以细分市场,110寸左右会是显示区域的新市场开发,会议一体机、家庭剧院、政府机构都开始大量使用这方面的新的显示技术。短期来看,传统LED厂往下侵吞的时候会开始建立110寸左右的行业技术指标;唱起来看,面板厂也会进来和大家重新再优化这一块视觉效果,LED厂对色彩要求并没有像LCD厂这么高,LCD角色是站在消费者,消费者对于色彩需求和应用需求非常大,但是LED就是一个类似于一个装饰品,大部分人对于色彩要求并没有非常高,但是往下侵吞的时候本身色彩品质要求就要跟着相对拉高,所以就要开始和面板厂有一些磨合,也开始导入一些研发能力。

      提到大尺寸的LED厂,过去都是Package的模式,重点是在成本,所以大家一直在"杀"的是成本竞争力,但是现在封装已经改了,倒装阵营已经开始起来,自从三星推出大电视之后,国内厂商陆续跟着往前推进。可以看到全倒装COB已经开始,全倒装的COB也在推广,因为全倒装COB的一些物理特性、可靠性相对过去的SMB都更佳,所以倒装阵营目的正在扩充,质量要求相对更高。因为成本问题,谁能掌握芯片成本、芯片技术,这才是让整个成本降低最大的环节。

      超大显示的生态,现在封装模组这一块,京东方、华星光电、群创、友达真正做到Micro的显示屏还需要时间,所以都是直显开始,Micro显示屏在后面跟上,大厂开始进来,但是终端显示屏厂商目前也在仅仅。三星、苹果、康佳自己往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做布局,所以大家都会往这个封装去进行。

      在更高层面来看,MicroLED显示是以LED的产业、LCD产业、半导体集成封装的角色来作为最后显示器产业的集成。现在的主流技术分得非常广,LED的人想做COB的小间距显示,想侵吞的市场也是在LCD的市场,集成电路的人从硅基的地方开发,想做AR/VR市场,LCD现在在剥离机的驱动、TFT的驱动还有QD技术,先做的产品由Mini背光开始,还是回到直显这个应用领域。在整个MicroLED的产业生态中,它是一个跨界,和过往不一样,LED的人不太懂LCD,LCD的人对LED不熟悉,还有硅基的人对两者不熟悉,就需要三者互相交流和磨合,真的要达到最终级的显示器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毕竟产业跨界真的非常大。

      以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导向三个维度来看,110寸以上的超大尺寸将成为一个新增的显示市场。

      再提一下康佳研究院。除了背板制造没有自己生产以外,其他各个领域产业在全方位布局,我们有外延、芯片、背板设计、终端整合和销售,因为MicroLED是跨界产业,纯粹只有公司对公司之间的文化、技术如何达到磨合是用困难的,基于此,康佳希望把芯片、面板、封装厂一次整并在一个企业平台里,减少一些外部沟通,直接在内部达到最有效。

      我们站在研究院的角度是技术赋能,已经开发0.375的剥离机,去年发布的0.12的Micro手表和0.5的PCV的直显,主要在做的是产品与技术的布局,双向驱动,研究院做技术孵化再达到MicroLED产业化规划。

      从商显角度来看,目前我们有FMT巨量转移技术,转移效率可以达到1KK以上。

      另外一个封装技术是独有的晶釉黑封装技术。正常把LED封装的话为了提高它的对比度,芯片和芯片直接的黑度要非常高,可是当非常高的话芯片上面非常黑也会影响LED出光效率,所以要取得平衡,对比度一提高功耗就拉高、温度就拉高,间距很小的显示屏其实是非常烫的,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这是不合格的产品。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是既可以让芯片之间的对比度拉高拉到150:1,同时芯片表面的出光率可以达到100%,这是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独有的封装技术。

      目前我们开发出的这三列产品,0.9以上是否商业以上,0.6和0.4希望往民用的MicroLED电视去推广。

    16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资源开发部总监张光生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资源开发部总监张光生: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产业链的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天马微电子的张光生,我要分享的主题是《车载显示技术及其产业链分析》。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资源开发部总监张光生

      我来自深圳,这几天深圳不是很太平,我也是在深圳不太平的区域里过来,但是昨天测了核酸,所以请大家放心。

      今天汇报主要是三个方向:第一是全球汽车市场情况及车载产业趋势;第二是天马业务布局及规划;第三是车载产业链趋势分析。

      全球汽车市场规模是增长的,同时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已经成为另类经济的"晴雨表",过去的20年,关键历史事件比如2003点的SARS,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8年开始的贸易战争端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整个过程都对汽车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从过去的历史数据和未来的需求趋势来看,汽车市场长期向好,随着汽车面板从传统的中控、仪表向多元化的驾驶座舱转变,其实面板的增长率将过于汽车需求的增长率。

      接下来看一下汽车面板的增长情况。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车载面板从2019年的1.63亿片到2025年增长到2.21亿片,平均年增长率是5.9%,随着经济向好还有单车面板数量的增加到今年也将恢复到2019年的情况,从2021到2025年,整体年增长率会达到8.9%。2020年由于疫情这个突发事件,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下滑,增长趋缓,但是随着5G技术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升级,互联网、自动化、共享化、电气化的快速推进对于车载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提出比较大的要求,特别是以特斯拉、蔚来为主的电动车的推进带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也将对车载显示提出不一样的诉求。

      时至今日自动驾驶从无到有到L1的辅助驾驶到L2、L3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再进入到高度智能化,在不远的将来会走向完全智能化,那显示屏在这些不同的阶段都被赋于了不同使命。从独立系统里的单仪表盘和中控台逐渐增加到抬头显示和智能后视镜,再到目前的整合系统里多个显示屏的大尺寸面板整合,正在向以个性化座舱系统发展,显示屏已经成为整个信息集成的输出终端,显示屏也从最初的独立仪表、中控向全景、曲面、立柱到立柱从左至右显示屏的延伸。

      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汽车逐步从代步工具转化为了移动办公长场所,显示屏除了在智能驾驶座舱以外,在其他领域比如现在的后座娱乐、副驾驶显示、前后中控台甚至机构件里的A柱、天窗以及车窗包括现有的车后视镜都成为了显示的新领域。据统计,整个车里大概极限会有16块屏的显示。

      车载显示已经成为集成信息的输出终端,显示屏也将从传统的单一走向高度集成、人车融合的显示界面,从传统的按键、旋钮、接触式触控到悬浮触控到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生物识别、指纹声纹,形成集成化的控制界面。

      随着显示屏数量的增多,在汽车有限的空间内安全、舒适、个性、美观将是车载显示屏的要求和卖点,体现在多屏化、大屏化、高清化、全屏化、轻薄化、差异化。在多屏化领域从传统的两块提升到16块+,大屏化由传统的7寸、8寸、12.5、12.3逐渐转变为30寸;高清化逐渐形成高解析度的屏幕,车载显示屏幕目前解析度已经到了2P;全屏化和轻薄化目前随着嵌入式走向悬浮屏,屏幕也是窄边宽;差异化方面主要是在异形曲面及透明。

      刚才谈到集成化趋势,也介绍了显示界面安全舒适个性美观的要求,这都是先进技术的竞技场。天马在这整个体系不仅有完整的产业布局,并且在前沿技术领域比如在透明显示、3D、AR、Mirror、MicroLED都有专门的研究团队,而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重点介绍一下天马以及天马在车载显示的发展方向。

      天马从1983年成立至今聚焦在中小尺寸,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全面布局,目前厦门的LTPS目前为止是中小尺寸单体最大的LTPS产线,2020年在厦门花480亿投了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基地,同时在湖北成立了长江创新中心,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基地。

      新布局这块,天马也是多样化发展,比如屏内指纹、MicroLED、OLED做透明显示和屏下摄像头研究,同时在传统显示之外,我们在传感器、卫星天线、基板封装等都有布局。

      我们的产品策略是1+1+N。第一个"1"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也就是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手机、笔电、平板、智能穿戴等消费类产品;第二个"1"是关键业务也就是车载产品,不仅包括车载显示屏,还包括模组这一块;"N"是增值业务,主要在工控和非显业务。天马在LTPS、手机、面板出货连续3年全球第一,车载出货也是在2020年进入到全球第一。医疗、工控等多个细分领域也是全球领先。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的车载业务。

      2020年,天马模组全球出货22.9KK,占营收15%,在中国上海、深圳、厦门以及日本成立4大研发中心,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有5个服务据点,车载投入年占比超过8%,每4辆车内就有1辆的仪表盘是天马做的。

      2020年,我们上下一心,克服了新冠肺炎车载事业的困境,不仅从2019 Q4到2020年的Q4不管是Cluster还是车载面板都达到了双第一,目前在Cluster从26%提升到34%,车载面板从15%上升到17%。

      在抬头显示、智能后视镜方面都有两位数的增长,目前关注比较多的多屏/大屏也有5款车型,也将在这方面持续努力,稳固我们在车载领域领头羊的地位。

      我们车载已经成为先进技术的竞技场,人车界面的显示多样化,天马作为车载市场的领头羊也在积极布局和开发新的显示技术,在硬件部分积极布局大屏、曲面和复杂模组,同步也开发了ACRUSLAS技术,提高对比度。同时在Mini成立专门团队。MicroLED也在开发,天马本着服务客户的原则在软件部分比如高清图像开发算法上给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这些也离不开核心材料的支持。

      首先是曲面、大型化的外观需求对于背光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曲面导光板/压铸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前沿的偏光片技术主要集成在性能和外观的基础上,从性能上来说对比度要求在650:1提升到750:1,全贴耐候性需要从95度提升到105度,非全贴需要从105到115度,自由形状Notch/钻孔/T型需求会越来越多,27寸以上的大屏需求也将随着车载多屏化的需求增多,当然外观和性能的要求会交叉叠加,对于对比度和耐候性会有更高要求,对材料提出更高的开发挑战。

      随着车载大尺寸的不断增加,未来主要转移到PCB大尺寸,PCB相对优势比较明显,成本来说大尺寸的PCB不管是材料拼接和物料都有优势,PCB有完整的GND,高速的信号质量更高。除了PCB方案的增加,未来电子料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且不断向小型化精细化发展。电容从1206与0805封装逐步向0603与0402切换,二三极管从923向882封装切换,连接器Pitch间距从0.5往0.4发展,随着复杂模组的越来越增多,电子料在未来会有成倍的增长。

      在车载cover这一块,目前主要是从12.3的双连屏包括加27寸的双连屏往大尺寸发展,长度也将超过1米,同时表面处理的要求也会增多,车载作为外观件尺寸更大,安全性更高,也将是未来的主要需求方向。

    16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监于宁宁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监于宁宁:

      《柔性AMOLED创新发展助力产业链升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目前对于OLED技术创新的预期;第二是我们在产业链上怎么做产业链协同;第三部分介绍维信诺发布的创新产品。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监于宁宁

      这个部分是借鉴第三方咨询公司的数据,包含手机、穿戴、笔电、车载,智能手机从3.4亿到接近5.4亿,我们看到成长力度还不错,但是这是从静态角度出发的,我们真正看行业发展是要看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动态,是要看未来5年到底会成长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我们往五年之后去看,五年之后云计算很成熟,5G甚至通信越来越快的时候,手机产品是不是需要那么高要求的主芯片,当主芯片成本下降的话,更多成本会用在你的屏幕上,也就是未来5年空间只有这么大,从我的角度来看绝对不止这么大。同样,穿戴产品可以检测越来越多的健康信息,那成长空间是不是只有这么大?未来折叠笔电、车载,车载对于异形,对于S行造型甚至卷曲屏空间在不在?可以想像一下现在看到的只是当下看到的空间,未来的空间会比这个大很多。

      不管怎么样,手机还是主战场,至少短期来看是大家最核心的战场,我只是说一下柔性OLED的成长空间,从2.5亿不到明年会到3.4亿,再到4.1亿。现在OPPO、VIVO数字系列明年可以接入OLED,像荣耀进行产业链调整,那柔性的需求会有增长。明确和大家讲这个数字肯定不止这么多,重点是和大家讲一件事情,从目前来看,柔性OLED不管是全应用还是智能手机上,比现在的增幅还要大得多,因为柔性OLED产业不断持续创新,驱动整个品牌的价值定位,会有宣传标语维持产品定位。

      目前看到几个新技术,这个新技术也并不是全新的,最近几年大家一直在讲新技术,目前基本从后台走到前台,也就是从过去的布局到批量量产,很快就会有数量级的放大。

      第一个是LTPO。前面是三星为主,今年苹果会发布LTPO,苹果上市完以后,包含小米、荣耀LTPO机型已经在路上了。2022年整个LTPO会大幅度地提高,2023年可以假设一个场景,全部切换到LTPO机型有没有可能?

      为什么LTPO目前这几个品牌会非常关注?左边是简单的技术原理图,LTPO为什么大家会关注,更重要是有低频刷新的部分。右边这个图是我们公司的数据,我这边用的是第三方的数据,数字本身不能讲是准确的,但是做了一个假设,我们看后面的黑画面,那个逻辑功耗一直占20%,以100来看,IC占到20%,有图片状况下IC比重会提高很大。为什么LTPO重要性越来越提高?因为在低频刷新的时候对面板功耗有很大的节省,主要节省是IC这一段,这是从面板角度出发。

      第二个是折叠。两年前大家已经非常关注,简单和大家汇报一下,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为什么会持续增加?对于折叠产品而言,现阶段的市场卖点至少从营销点的创造上相对成熟。因为第三方数据必须要维系相对平稳的预期,所以数据给得都是相对保守的。我们去看折叠手机的价格定位,在过去三星发布的机型基本是12000元以上,整体还是发烧友的级别段。小米为什么定位在9999的级别?我认为这个级别就是桶破一条线,从发烧友级别回归到常规消费者够得到的预算空间。今年下半年三星 可能会有Lite版本,也是在10000以内,实际上市场容量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高。

      虽然产品已经上市两年,但是折叠技术现在还处在攻坚期,所谓攻坚期就是在折叠的技术领域现在还并不成熟,大家还在持续努力做各种创新,所以未来几年变化会一直延续。这个图在两年前就已经汇报过,除了折叠以外,卷曲包括全柔显示这会带来产业链的密集投资。去看整个市场成长空间的时候要看到这个市场哪边对我们空间最大或者最需要攻坚的地方,折叠是很大的布局空间。举例,单轴折叠,内折1.5到2,现在还是U型折叠,所以它的创新还在密集的进行中。

      还有一个是COE,就是把偏光片去掉,直接做到TFT封装表面。好处还是比较惊艳的,第一是做COE偏光片取消,透过率就会提升,透光率提升之后,功耗就会有大幅度下滑,在智能手机或者大屏的折叠上,功耗对于电池寿命的挑战非常大,它可以很轻松地取得功耗的降低,当透光提升功耗降低的时候,对寿命也是一个提升。另外是厚度,超薄可能是60um的厚度,用COE功能切换可以节约大概50um的厚度,那做水滴R的2.0或者1.5,帮助就会非常大。最后是增大色域,原来是一整个偏光片,现在做COE就会带来色域的增加,但是不是色域增加就没有弱点,还是有很多方面的挑战,但是现在来看,几家同业进展还不错,在这一块的控制可以达到可量产化的水准,接下来大家在穿戴、折叠的领域一定会看到COE的影子,在常规手机上可以想像一下当我把偏光片成本降下来,当我把功耗降下来的时候,未来有没有空间,也有成长空间。

      去年开始大家看得蛮多的是UDC,我们公司布局了蛮多年,去年中兴AXON20发布之后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接下来会有简单的技术层面介绍,总体来讲可以解决设计美观性的问题。摄像头从Notch到水滴到升降到AAHOLE,大家不断解决的是把摄像头在整个画面中的面积影响消除掉,画质保持一致性,UDC就是终级解决方案,我也非常看好这个技术。

      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原理。透光率很核心,传统的透光率就是5%左右,那5%对于前置摄像头影响很大,所以透光率影响一定要提升,所以为什么我们认为要在20%左右。目前在柔性UDC也在全面布局,项目也在合作过程中。方案有很多种,这边只是列了其中一就是CPI的方案,也不代表行业一定是CPI。之所以列这一项,因为今天有很多供应链的朋友,在技术合作上非常需要大家能够做联合开发,共同推进,如果用CPI的方案,在透光率、热膨胀系数、剥离化温度三个维度间互相平衡,最终要找一个最好的系数,过程中的摸索是需要配合展开的。

      还有其他技术性能的提升,不一一介绍了,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整个柔性OLED的技术演进没有到成形的地步,还有一个空间期,而且想像力很大。像165Hz,以前像OLED是60、90Hz,后来是120Hz,维信诺对这块技术一直在做推进,所以我们最早发的140Hz的量产机上市到160Hz的手机上市,每个系列我们都在持续创新。有一个好处是带来整个市场空间的开拓,这是为什么我们非常坚定柔性在前面那块领域也非常大的市场空间的增加。

      前面的环节主要是给大家讲清楚整个市场空间比你们现在看得到的数据还要大,还有我们持续做技术创新的时候是可以给这个产业不断注入新的生产动力的。第二部分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对整个产业链配合的一些预习或者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张图在我看来还是充满动力的,为什么这么讲?我特意加了50%的线,代表在今年开始,我们讲理论产能是可以超过韩国的,不用担心产能压力。因为今天在座有很多老师,大家都经历过那个时代,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我们这个行业确实不是一个小而美的行业,讲究的就是规模化效应。以区域产业来看需要三步:第一步是产能必须配置到位;第二步是市占的20%,当能达到市占的20%,那市场增幅就会快速提高而且不可阻挡;第三步是欧阳院士提到的前面一直有垄断厂家。我个人观点首先第一步从目前来看产能部分已经具备,第二步不管B7、B11还是维信诺的三条线还包括华星、天马,今年国内柔性产能有非常大的增量,这是和过去LCD不完全一致的,大家可以看明年品牌增量,明年最大的增量并不是来自苹果、三星,而是来自于国内的像小米、VIVO、荣耀。我的个人观点是这个市场一定会快速增长,而且机会点确实在本土来讲不管是本土品牌还是本土供应链都会持续增加,类似于股市,股市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但是对我来讲我是亏钱,市场机会摆在这边但是能否抓住抓好是最关键的。

      我这里分享的是针对整个手机市场,分高端和低端,有一半以上的市场都在250美金的智能手机。明年整个市场空间会快速向250+下面这26%的空间快速挤压,明后两年主力就是柔性LED,所以市场空间非常大。第二,技术创新也不用担心到这里就止步了,技术创新会持续推进,因为在高端机型出来的时候都需要新的技术牵引,最适宜的还是柔性OLED。所以你在这里面的技术创新领域需要持续努力布局,同时在250美金到500美金这一块,当你的市场空间快速达到的时候同样面临着成本竞争。

      为什么要协同做技术创新?比如像LCD产品现在非常成熟,大家不断去做改良就可以了,而柔性OLED整个技术并没有成形。我要做柔性OLED,行业链很多领域都要挑战,我的盖板CPI、OCA各个领域都会有挑战,比如像超薄玻璃,只掌握在韩国的企业吗?其实并没有,这块市场没有完全成形的时候反而可以找到新的路径,所以在技术这一块非常需要和产业链的朋友们一起努力。

      除了创新之外,还要有成本并重。这里只是一个大致的比例给大家参考,目前来看整个柔性OLED有很多物料,所谓的物料成本构成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前面讲到250美金以上打开的时候,每颗料的贡献最终汇总在一起就是本土供应链的优势,会推动市场空间的快速打开,就快速规模化,研发投入成本就快速回流,包括下一步开发的推进。

      另外,整个行业都可以看得到的就是供应链安全,供应链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间政治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美国的打压直接导致我们一个领头羊受到明显冲击,所以供应链安全是非常核心的。左边这个部分是小米前天发布会上提到的目前手机行业最缺的芯片,处理器芯片、屏幕驱动芯片、电源充电芯片,有说明我们目前面临的状况,前面讲到大的趋势确实是从韩系主动切到本土面板厂家,也能够切到供应链,在这个大的潮流下会有一个核心问题,原来订单主要在那边,现在订单快速切的时候会面临到供应链冲击,供应链没有那么快的调整的时候就会造成供应链短缺局面,甚至受到疫情影响导致跨领域的问题,汽车领域等其他领域同时发生问题的时候就会把IC的紧缺扩大化,造成短板格局。供应链安全非常重要,反过来供应链企业也需要思考未来市场承担点到底在哪里?优先布局很重要,比如瑞顶的DDS有先发优势,TSMC是黄色的,UMC是蓝色的,主力现在是在这边。这一块韩系已经做了很多布局,而且透过这个掌控供应链,对于我们而言整个供应链分配或者未来的机会点到底在哪里和怎么配合是要思考的问题。

      介绍一下最近公司发布的状况。

      维信诺是大陆第一家专业从事OLED的从自主开发到规模化生产的显示领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OLED已经布局20年。这边是整个柔性OLED发展历史,既往部分不过多介绍,重点介绍最近新发布的产品。

      第一个是UDC,我们是全球首个可量产屏下摄像的解决方案,也是全球首创一驱多阵列设计思路,笔电UDC产品也在成形,同时柔性UDC也在进行布局。

      维信诺也做了7.92,12.3柔性的产品DEMO,可以做到半径3MM、卷曲10万+的水准。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技术上的努力,包括165Hz高频驱动,以及极致孔边框,目前已经给出的0.3mm的产品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的方案还要比这个小一点,在超窄边框也在持续努力。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整个柔性OLED未来的空间非常大,单手机这个领域空间就很大,核心问题在于刚好未来两年是面临行业转型的关键两年,未来本土的面板厂商肯定会起来,市场推进的时候供应材料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是非常核心的策略,我们更多希望是整个产业链能够协同起来把握住这个市场机会,一起来突破。

    16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显荣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显荣:

      今天在座的都是平板显示的各位同仁,我要讲的是不同于平板显示的另外一个显示道路。

      激光显示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从激光显示的实现形式来讲有不同的路线,从最早的光纤扫描的非常微型化的激光显示,到以MEMS为主的扫描形式到微显示芯片,支撑的激光显示从小到大的显示产品的形态。从眼镜到可以佩戴的AR/VR眼镜到车载中实现HVD,再到家用的微投或者场景化微型的投影显示,还有传统的影院式超大的应用以及工程类的场景显示,激光显示可以覆盖从小到大的一系列范围。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显荣

      海信激光电视从2014年的产品上市,实际我们的研发是从2007年就开始进行,到2014年激光电视上市后到现在已经做了第7年,每年都是在快速迭代。

      左边这个是我们激光电视的概念做法,我们当时为什么要做激光电视?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作为平板显示,随着尺寸的增大,必然面临着从产品到技术到整个产业越来越多的制约,所以我们意识到像激光显示或者激光投影显示这一类技术以他自身的以点生面的独特技术优势,在产生超大家用的显示尺寸具备天然优势,因此我们启动将激光显示技术做成电视产品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行多方面开发,首先设定的场景是家庭客厅当中取代传统的平板电视,为此进行多样技术特征的融合,包括超短焦的显示形态,主机可以放在电视柜上,引入超高对比度的光学膜片,用来让画面在一个明亮环境下仍然保持非常好的画质,我们也采用了激光光源,伴随着激光光源的提升,画质和能效也在不断提升,最后将传统电视中影音、内容技术融合到产品上构成激光电视的产品。

      伴随着激光电视做了七年多,我们自认为解决了一些核心问题,包括之前在早期行业内包括国内外的产品中在激光光源的引入过程中存在可靠性或者寿命问题,随着我们的投入,在产品上市的两年之内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基础问题的解决为产品化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的可靠性得到解决,所以就可以在终端大力推广,另外在画质方面满足家庭需求。产业层面,激光显示已经成立了相应标准组,在行业下也成立了激光电视行业分会,代表着整个产业的成熟。

      从整个产业来说有越来越多的玩家,从最早的海信和LG,LG最初做这个东西,但是中途放弃了,这个行业一直以国内的企业为主进行推动。伴随这几年各家规模迅速提升,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从今年来像LG和三星也分别推出激光电视具有相同形态的产品,我们认为这是对激光显示技术的认同。

      这是行业协会产业分会的建立,在分会平台基础上,每年都要召开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举办,通过这个论坛沟通全球行业协会的资源。

      我们的产品获得了消费者欢迎,市场持续增长,最近电子商会的报告,用户对于激光电视品类的满意度在持续提升,另外,我们在去年12月获得中国质量协会的质量技术一等奖,这也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也代表了整个市场和用户对于海信激光电视在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技术方面的认同。

      作为新兴的电视技术,比较一下激光与OLED电视这两大类的比较。激光电视这一个品牌的销量相比于索尼或者创维以及其他几个企业,可以看到激光电视是明显提升,短短几年激光电视快速提升也代表技术的潜力。

      我认为这是激光电视的创新之路。相比于平板显示技术来说,激光电视的技术分层更为清晰,不同技术体系和产业层面非常清晰的划分也为不同层面的厂商提供更宽阔的提升空间。从创新维度来看我们认为下面所说的四条:首先是器件卓越,核心厂商积极投入资源,关键器件的发展路径是清晰的;模组清晰,光学引擎模组基础踏实,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产品新颖,融合现有电视技术,开创全新产品形态;用户价值,面向不同的场景,将技术价值转化为用户价值。

      激光器的进步是支撑行业发展的坚定力量。从光源器件来说,激光器在过去几年处在飞速的发展阶段,这里给出了激光器的光电效率的进展情况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可以看到整个光电光效率转化提升非常快,我们的激光效率整机能耗可以做得非常低。而且借助第三代半导体整个产业的发展,激光器产业的进步也将发展得越来越快。

      激光器件的形式逐步从专用激光封装向类LED的低成本易用性封装演变。像我们这样一个激光器件中间只有8颗激光器,功率只有在30瓦出头,而最新使用的量产激光器可以在大概1.5平方厘米的小区域输出上百瓦的激光,从长期成本来看非常低。

      既然我们的激光已经进化到红绿蓝三色激光,色彩表现也将大大提升,从2014年,2015年产品刚刚上市的时候使用蓝色单色光源,当时的色域只能达到高清电视的709标准,2019年将红色激光引入到光源模组中,那个时候色域已经超过DCI数据标准,到三色激光已经达到BT2020标准。如此大的色域是其他所有显示技术都无法达到的,这就是激光显示的独特特点。在人眼保护方面,当我们进化到三色激光,蓝色激光器的波长已经在对人眼有害的波长之外了,所以可以认为是零蓝光的状态。

      现在在电视行业也有不同的路线,比如激光荧光粉或者RGB三色混合性的光源,技术领域都有一些跟踪。我们认为更多的光源技术为产业带来非常蓬勃的发展机遇。

      显示芯片支撑激光电视的长期技术发展。显示芯片具备超高清的显示能力,超快的响应速度,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光源特性,从红外一直到紫外,也具备超高的耐久性与长寿命,我们认为这个芯片非常适合于激光显示的长期发展。DLP技术不断改进,降低应用的门槛。

      我们认为从显示系统来看可以打造为能效最高的一套显示系统,远远超过现有的平板显示技术,这也是我们认为激光电视非常重要的特征,对于最新上市的激光电视来说,100寸的激光电视画面亮度达到450,功耗只有250瓦,像刚才所说的除了激光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未来在家庭中一个120到150寸的超大尺寸电视功耗可能在200瓦以下,这是非常适合家庭的低功耗场景,而且也符合绿色环保的长期显示方式。

      屏幕膜片还有巨大的技术提升潜力。激光电视是固定搭配一块具有超高对比度的有光学结构的膜片,这个膜片可以使画面在相对明亮的环境下保持对比度,但是也受产业发展规模的制约,国际主流的膜片效率比较低。但是核心技术本质和液晶用的背光材料是完全系统的技术领域,随着国内厂商的介入,我们认为膜片可以在保持环境光性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光学效率,提升画面增益和亮度。

      屏幕膜片是被动的无源器件,我们认为膜片本身的卷曲所形成的电视形态更加适合于家庭环境,投影技术实现卷曲的大尺寸的电视,从技术成熟度来看是比卷曲的OLED或者其他卷曲的平板技术更加提前成熟。

      激光电视是家用8K电视的最佳显示技术载体。如刚才所说,投影显示首先在尺寸上可以实现超大画面,我们认为对于8K显示来说,激光显示所具备的独特的可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第二,8K电视中的色彩标准采用的是BT2020,天然就由激光的色彩来定义,具备色彩优势。第三,能耗和功耗非常低。第四,可卷曲等技术带来的新形态8K电视能够达到与家居环境进行良好的融合。

      这是海信激光电视最近在产品层面的一些创新,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屏幕发声技术,把整个屏幕膜片后面的支撑背板变成平面发声器,这样整个音质得到极大提升。另外发布了旗舰全色激光电视型号。

      我们认为激光电视从核心层持续提升显示性能包括全色光源、屏幕发声、卷曲形态、8K显示,从产品层继续加强激光画质技术、音响体验、外观造型与社交应用。

      回到产业层面,激光电视相对于现有的平板电视国产化程度或者产业链的掌控程度相对低很多,这也受限于整个产业规模,所以提出了四大问题:第一是核心器件国产化:解决四大核心器件/部件国产化,保证产业安全,提升竞争力。按照难度来说,屏幕膜片可以1-2年实现大比例的国产替代,镜头应该在2-3年内实现中低端镜头的全面国产化,激光器和显示芯片这两样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我们认为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也会快。第二是组件标准化,目前还没有特别标准化的器件,这也阻碍产品开发和模组通用化。第三是降低系统开发门槛,需要转化成熟的液晶电视/手机行业资源,推进系统层面的进步和简化,吸引更多的产品开发者。第四是规范产品指标,制定关键指标的测试方法和产品规范,提升产品体验和消费者认知。

    16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兵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微显示事业部主任/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兵:

      我们分析显示产业的发展都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技术驱动层面,另外一个是人的需求层面。每个产业发展在技术驱动方面对产业的影响更大。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微显示事业部主任/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兵

      最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和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是密不可分的。2000年,2G、3G的技术兴起,那时候因为移动通信的速度非常慢,所以那时候的显示形态基本上以桌面的固定形态为主,主要以台式机、笔记本等等。2010年随着4G的成熟,移动通信速度极大提升,推出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产品的出现。从去年开始,国家在大力发展5G技术,5G具备高带宽、低时延,比4G速度提高10倍以上,这样一个高速的传输网络需要什么样的显示产品的出现呢 ?我们认为很大的机会就是AR/VR,它同时具备了便携性、大容量需求,可以满足5G大容量方面的趋势,所以在AR/VR显示方面我们也需要新的显示技术,可能需要单晶硅的驱动背板技术以及相应的显示介质。

      刚才说两个驱动因素,人对需求的满足是不断进化的,经典的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人的需求在一个阶段不能满足的时候很难到达下一个阶段。去年我们实现全民脱贫进入到全新的阶段,解决到生理需求阶段,进入到安全需求阶段。

      对显示的需求最早给我们带来激动的是1938年电视的出现,再大的冲击就是彩色高画质的产品出现,对人的冲击也非常大,1950年左右到现在整个显示产品一直停留在第二阶段,带来性能、分辨率上的优化,但是每一次革新对于人的感官上的刺激没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那么大。最近比较火的词就是"内卷",所谓内卷就是花了很大的努力,成效非常小,我们也在思考显示产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需求层次曲线?这是我自己写的,不一定对,供大家思考。

      从刚开始的功能需求阶段进入到彩色画质阶段,下一个阶段带给我们更大的感官刺激或者很激动的显示产品会是什么?我们认为会是一个沉浸式的三维立体需求,2018年有头号玩家的虚拟现实电影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再往下一个阶段有可能就是交互式就是虚实结合起来,这样的东西能够出现可以带来更高的体验感受。最高级的就是自由显示需求,就是随时随地的显示,随时随地的立体融合的需求。

      我们想突破到第三阶段,很多企业一直在努力,Facebook、小米都在努力,但是大家对于AR/VR产品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个体验,恨的是这个产品戴起来不舒服,特别期待国内的巨头能做一些贡献,比如华为最近出了一款VR产品,在重量体积上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也买了一台,从感官上显示效果还是有一点差距。

      AR产品进阶,目前已经达到新的高度,但是很多人戴完以后不满意显示效果,所以一直在炒苹果AR,至少代表大家一个观点,AR产品我们很想要,但是这么多年没有一家能够做得好,希望行业领头人像苹果、华为这样的带头大哥有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出来。所以要实现AR/VR达到很好的体验,核心就是显示效果达到要求,我们也和用户进行大量沟通,他们对AR/VR的要求就是轻薄、高画质,对于屏的要求最核心的三点:像素密度至少达到4000ppi以上,亮度足够高,至少5000或者10000以上,还有刷新率大于90Hz。手机大概400ppi,要提高10倍以上,那提高这样的技术是什么?也只有硅基技术,硅基技术不是很新的东西,90年代就有这样的技术出现,最早是LCOS就是在硅基上做液晶,另外一个是DMD以及最近比较火的Micro-LED,把LED直接微型化做在硅的基板上,另外把OLED做在硅的基板上。

      有这么多的硅基显示技术,有哪些技术最适合用在AR/VR上的?我把AR/VR对于显示需求分为这几个方面。首先体积不能大。高温多晶硅LCD、DMD都存在被动发光、体积大的问题,最后只剩下MicroLED和Micro-OLED,苹果一直在布局MicroLED,但是经过5-10年的发展还是存在彩色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看一下MiniLED各方面比较均衡,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亮度和寿命,但是现在来看在亮度和寿命上有很大机会能够解决。

      我们怎么解决亮度和寿命的问题?这是基本的技术路线,从核心驱动的芯片开始到晶圆代工到器件制作,要想实现高亮度和高PPI,有两块核心点一个是芯片设计包括芯片布局要实现高的集成度以及高像素的小型化设计,实现高PPI,实现高亮度和高色域。

      这是我们目前采用的芯片的整个架构,包括像素部分、驱动电路、DAC、视频数据处理、时序控制等。

      像素刚才说4000ppi以上,既要实现像素的驱动能力,也要实现图像处理包括均匀性、刷新率等要求,电路方案都是全新的革命。高速视频接口技术,手机最大的分辨率就是2k1k左右,那目前这个技术支撑是没有的。供应链情况分析,核心有两大块,一是IP算法。高速接口这一块目前没有成熟的能支撑4K的移动通讯的显示接口,另外是图像处理算法,不能像OLED屏一样放很多的存储器芯片,把算法做进去,所以要把所有算法集成在这个芯片里,对算法要求更高,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美国的新思。二是待工工艺。工艺节点:0.18um-55nm。晶圆尺寸:8英寸或12英寸。驱动电压大于6v,未来AR/VR如果起来产能非常大,所以呼吁国内代工多关注,及时布局,目前代工工艺没有针对硅基类做相应开发。

      另外一个核心技术是器件。目前业内有三个技术路线在开发,常规的就是白光+CF方案,另外是RGB直接发光,直接把OLED放到上面,这样一个设备对于精度要求非常高,韩国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前,做了很多工作。只有光刻技术能做得非常小,这样的技术能不能用在OLED上面,发光层直接光刻,涉及的点就是OLED材料方面要大量突破。基于技术成熟度,我后面的技术方面主要围绕白光+CF进行展开。

      首先是阳极制造包括高反射的阳极制造和PDL制作,用的都是成熟的半导体工艺设备,目前国内的一些公司都能满足相应要求,难点就是光刻机,因为我们做VR产品需要尺寸大于1寸,传统的光刻胶的曝光面积达不到1寸,所以未来做VR曝光机的市场希望进一步提升。OLED制造涉及到OLED蒸镀、TFE制作、CF制作和玻璃贴合,这一块设备情况和柔性OLED产业链比较相似,主要涉及到蒸镀机,涉及到低温的薄膜封装等等,因为OLED的像素非常小,对于颗粒度要求非常高,可能1um以上的颗粒就会对显示器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对产品颗粒度控制要求非常高。另外是核心材料,CF是主要做在OLED上面,要采用低温工艺,同时线宽要非常细,CF要在2um的级别,所以在低温CF、OC、BM等等主要是以日本公司为主,国内的批产化能力非常低,希望国内公司能够帮助这一块内容。最后是模组制造,国内的设备比较成熟,但是OLED微显示的良率检测,OLED屏在这么小的情况下有那么高的PPI,缺陷检测就是很大的难点,怎么保证自动化的良率,这一块相关设备也比较少,如果不解决产业化还是有很大困难。

      另外AR/VR是一个系统,还要有一个光学系统,有很多的路线方案包括体全息波导、曲面冷静、阵列波导等。体积是第一位的,性能再好,体积很大就不能用,具体哪个路线牲畜也没有答案。

      介绍了相关技术和产业链,也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五十五所在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专门成立了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掌握完整的硅基OLED驱动芯片设计、OLED器件制造技术;已建成两条8英寸硅基OLED量产前,并实现批量化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近眼显示系统中。

      这是我们在硅基OLED的研究历程。2012年依靠着国家平板显示中心开展硅基OLE的研究工作。2014年已经开发出第一款1800ppi彩色硅基OLED产品。2017年PPI提升到2200。2019年开发出2600ppi比较高分辨率的产品。去年开发出7.8微米,3300ppi的产品。今年,马上要点亮的一款产品像素达到6.3vm,PPI达到4100,亮度也会提高到3000以上的产品。所以硅基OLED前景广阔,路也比较曲折,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伴随着5G产业的发展重新把硅基OLED推到风口浪尖上。

      小结。5G发展将带动AR/VR产业发展,显示产业将进入沉浸式和交互式体验时代,我们对产品需求必然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不然一直在第二阶段会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不断内耗。硅基OLED在体积、功耗、像素密度上的优势,使之具有在AR/VR应用潜力,但需要解决亮度和寿命等问题。硅基OLED涉及半导体技术和显示技术,其性能提升需要产业链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上游材料和设备的助力。

    16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处总监陈志达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处总监陈志达:

        大家中午好,我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龙腾在这十几年的历程中我们对市场,对创新包括生态链建设的感想。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处总监陈志达

      一、市场状况

      中国显示产业链占产能面积达到50%以上,未来希望不仅仅是产能,包括在技术创新在盈利方面也能在全球引领,第一是定价权,目前在LCD方面已经有比较好的定价权利,成本部分包括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努力,也把成本不管是和台湾也好、日本也好、韩国也好控制在非常好的水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LCD随着供需结构的改善,LCD企业的盈利状况不断变好。

      面板制造包括LCD、印刷、量子点、激光显示,上下游的布局非常广泛,从最前端的基础原材料包括阵列背板的制造、LCD的成盒、OLED蒸镀到封装、模组、彩膜等等,整个产业链非常广泛,大家共同努力促进中国产业链的发展。

      去年走过不平凡的2020,上半天显示产业非常惨淡,但是随着居家办公、居家娱乐、居家教学产业的发展,下半年显示产业的发展就一直在蓬勃发展。

      2021年就有两个主题,一个就是"缺",不管是芯片还是偏光片还是玻璃,第二个就是"涨",包括芯片价格偏光片的价格。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个是需求推动,第二个是宏观原因,不管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不停地在市场进行布局,不管是大宗商品也好或者下面的细分产品不断地提升价格。

      从这个结果来看,显示行业供应链的弹性在下降,有很多前端的供给决定后端支持,调整能力也在下降。第二是供应链安全与稳定性,目前中国和美国处在相对比较激烈的竞争中,显示中国走在全球前列,这一块是不是未来成为美国定点打击的对象。第三是长板与短板,长板就是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短板就是在最基础的研究中还要再做更多的研究。

      从市场来看看到几个不同的点。第一是结构不平衡,反映在LCD的需求,膜需求,不同市场需求状况不一样;第二信技术升级放缓;第三是供应链重构;消费结构重塑,疫情发展,消费者意愿和消费者行为都在改变;细分市场增值,包括电竞市场,居家教学市场、居家娱乐市场;多显示技术并存。长期来看显示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的竞争,更多是在创新驱动下满足市场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竞争。

      二、龙腾技术创新

      我们只有一条5代线,这几年的营运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么多年龙腾靠什么东西在这个市场立足?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做技术创新。未来一两年,重点的几个技术创新的领域,第一是防窥,第二是一体化触控,在金属氧化物和MiniLED也做了更深入的布局。

      防窥。2015年就在做一些布局,在一些商业上的市场包括教育、通关以及今天的会议,很多人都在看手机,大家都会贴一块防窥膜,但是贴完之后手机性能就会大幅度下降,在医疗领域、取款包括编程这一块使用者对于信息保护都有很严密的需求。龙腾基于这个需求,最早是用3M膜,我们防窥技术是两个特点,正常是广死角的屏幕。我们第一代侧面来看是白态的,第二代通过不同的光学控制从侧面看是黑态的,第三代产品就是把产品进一步升级,通过一键切换之后形成更小角度的防窥,包括亮度、功耗方面进一步提升。

      未来在防窥方面,第一步把效果深化,第二步把产品往手机上做一个推广,今年8月份就会把我们的产品推出来,未来包括在防窥平板以及在教育市场进行防窥,在分区防窥上实现不同显示功能。

      On-cell也是在2015年不断改进,从最早的只支持手指触控到盖板触控到主动笔的需求。在中大尺寸In-cell方面主要在三个市场,一是在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的In-cell技术今年推出来,大概经过半年左右的验证,应该在明年年初推向市场,车载产品应该已经陆续推向市场中。平板中也是一样的,在今年会把整个产品往市场推广。在中大尺寸In-cell部分龙腾也进行了布局。

      另外是氧化物。氧化物部分目前从7到10到15的迈进,分辨率大概做到500,边框、阻抗、开口率和穿透率要进一步提升。现在开发的前期的样品技术13.3,15.6的4K产品,功耗和边框部分有很大的精进,目前这些产品也在陆续开发中。今年年底产线会陆续完成,金属氧化物未来规划一就是游戏本,二就是金属氧化物和in-cell进行结合,提高产品刷新控制率,提高灵敏度,未来也希望在Micro-LED进行技术积累和布局。

      第四是MiniLED技术,布局两个方面,一个是车载,一个是笔电,同时把蓝光LED和QD film进行结合不断提升色彩表现。未来会在AMOLED玻璃基方面进行产品测试,现在看到MiniLED限制发展的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就是成本,在提高精度、降低成本包括显示效果这一块还需要努力。

      我们和MERCH合作配合了负性IPS液晶,还有和义隆进行触控芯片的研发,IN-cell触控,MiniLED、高亮背光这几年不断协同发展,所以我们不断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共同成长。从产业竞争来看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生态链之间的竞争。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我们觉得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本土化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仅是国内,也要加强全球范围内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显示产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看到现在的显示产业就是创新和需求双驱动,希望在创新和需求双驱动的模式下,大家努力创造产业价值,实现共赢发展。

    16北京群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琴

        北京群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琴:

         按照惯例,我通常分享我们对于行业环境的思考与分析,以便于分析未来产业的发展走向。

    第八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
    北京群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琴

      首先环境部分对于疫情发展的判断,包括中国很多的国家都已经在普及疫苗,从疫苗的普及程度可以预判未来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疫苗普及快的国家会很快实现解封,疫苗普及慢的国家会在相对长的时间里陷入经济的困境中。和我们的产业发展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就要关联到低端市场的需求,因为贫穷国家或者比较低收入的国家大量贡献了各个消费电子产品的低端市场的需求,那这种低端市场的需求其实也构成了疫情期间的增长其中一个动力之一,随着这些低收入国家越来越陷入贫穷的状况,我们可以想像未来的低端市场将会出现比较大的需求萎缩的风险。这是第一个想关联的问题。

      环境部分第二个想关联的问题就是发达国家的情况。发达国家的疫苗在逐步普及,我们有模拟分析,第三季开始各国会逐步解封,解封之后他们的经济政策会有什么走向?以美国为例,美国在疫情期间推出两轮针对居民的补贴,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补贴带动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高速增长。右边这个分析是美国会出台所谓的就业刺激计划,高达2万亿美金,针对方向从目前直接的补助转向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刺激或者企业补贴。除美国以外,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类似计划,因此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叠加了逐步社交距离的解除和经济恢复双重因素的影响,我们觉得发达国家从终端需求的角度来讲会持续向好,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对于消费购买力的测定是正面的,同时也要联想到产品,我们认为中高端市场的增长是可期的,而且是借由政策连续性的接挡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也是未来在中高端市场开拓的利好消息。

      最后想提到经济层面的超级通胀的来临。目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严重超出预期,会带来终端产品消费品的整个价格体系会有明显上升,这对于终端需求是负面的,因为会削弱消费力,削弱老百姓购买力,我们要观察未来这几个方面的经济层面的因素,有正的有负的,正负之间怎么样影响最后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会影响到哪个品类。

      第二部分看一下具体的产业。去年发布过13%的增长,今年我们预测会达到11%的增长,达到1267亿美元,这是超过过去的水准。结构有两个特点,使得LTPS的产值有一些萎缩,从占比来讲有一些萎缩。今年要关注到黄色的区块主要来自于OLED TV的贡献。今年整体的情况还是维持以LCD以及大尺寸的增长为主轴的拉动。

      在增长背后除了看技术以外,还想和大家简单展示一下是哪些应用或者哪些产品构成了拉动动力,从这个图可以看一下,包括出货量、出货面积和营业额、营收,最重要的是营收,笔记本因为居家学习和办公,产值拉动非常大,占到100亿美金以上的产值。我们认为这个情况在2021年会延续。从产值的区域结构来看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的厂商,把出货面积和产值做了一个区分,可以看到还是有些差异,出货面积是58%的占有率,从规模来讲是绝对的主导,产值占有率接近40%,跃居第一,但是从产值占有率和出货面积的占有率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gap,因此在营业额和附加值上面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再从技术做一个分解,去年主要的工艺增长来自于ASI、LTPS,拖累有下降的就是LTPS。

      接下来进入供应链的发展状态或者问题以及我们的建议。

      首先看TV终端。这里有一张图,过去十年的主要品牌按照区域和国家来看在全球的份额,这是伴随着国内面板供应链。从趋势来讲是波动性的发展,2010-2015年是一个阶段,在2015年中国品牌达到30%,按照预定方向是可以一路高歌的,但是实际情况就停留在2015年的水准,目前来看没有明显增长,而在这个过程是谁获得份额了?就是黄色这条线,涉及到全球数百个中小品牌,因此在2010-2015,中国产能扩充的同时,可以看到2015年之后中国品牌并没有因此受益,反而受益的是二线品牌的成长,我想这并不是大家预期或者在发展轨道上的一个结果。这里放了一个曲线是同期32寸面板的价格变化,我想分享最终的结论就是2015-2019年整体的价格大幅滑落对于品牌格局是很大的伤害,因为大幅价格战并没有帮助中国品牌的成长,反而让整个行业陷入了低价战,低价战就主张了二线品牌的成长,因此中国品牌在未来怎么样提升自己的份额,这是摆在本土供应链最大的议题,也需要面板厂一起思考的。我们认为品牌份额背后变化的有核心几个原因,第一是你的品牌溢价能力,第二是你的产品领先性也就是产品力,第三是全球运营能力。全球运营能力方面中国品牌缺失比较多。

      这是全球市场整体的版图,2020年全球TV规模增长1000万台,如果按面积来看是好几百万平米,主要是来自哪些区域?经常媒体说内循环,我们想用客观的数据看一下中国品牌,我们的供应链是不是真的单纯依靠内循环获得成长的?刚才从事实层面已经看到在全球上的份额是止步不前的,去年量的增长是来自于像北美、欧洲、发达亚洲比如日本、韩国等国家构成疫情后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的市场事实是比较疲弱的,就要求中国品牌要提升份额必须努力想办法拓展海外市场,即使在贸易战(争端)的背景下,我们和品牌沟通的时候也反复强调再难也必须去拓展国际市场,因此这需要整个供应链的支撑。第一方面因为你要到海外区域,必须要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必须有很强的产品实力,因此这也是我们想提到的第一点就是面板企业需要支持中国品牌特别是在产品和技术领先性上拓展海外市场。从这个方面,现状就是盈利不平衡,面板行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了比较大的盈利问题,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逐步改善,目前盈利应该是历史上比较好的水准,但是中国的终端品牌相较国外品牌比如三星、LG,中国品牌长期的盈利水准都是偏低的,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我们看到的数字是继续往下走,所以除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怎么帮助中国品牌提高盈利性,并且支持他们在海外拓展市场,这是我们觉得本土供应链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协同发展。

      技术方面我们总结了TV部分技术演进的趋势,近年来看8K和120Hz高刷,前面有嘉宾提到120Hz高刷对于PC产品并不陌生,但是对于TV产品来讲这是未来空间非常大的,我们要努力去推国产品牌,国内品牌在这一块是比较弱的。另外一块是MiniLED、背光以及OLED。

      再看手机终端。手机终端和TV终端又是不一样的问题,首先我们看到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全球份额非常大,根据我们预测,今年这几个中国品牌会占到56%,头部的除了三星和苹果以外就是这些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各个区域市场作为主要玩家,虽然大家会此消彼涨,比如华为的份额下降,除了三星和苹果取得一部分的市场以外,中国品牌像小米和OPPO在高端市场上也取得一定份额,也就是说中国的手机品牌在中高端市场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未来,我们怎么样通过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份额支撑本土供应链的发展。

      首先看面板技术发展路线。从画质、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的几个角度简单总结就是极致的外观比如4边等宽,追求1mm边框,另外是高刷,90往120、144Hz引进,另外是低功耗。在此基础上,回到本土供应链话题,在这些技术路线的演进下,目前中国品牌虽然拥有很强的市场份额,但是并不拥有产品规格的定义权。比如苹果根据我们的预测在今年第四季基本上pro版本全部会升级为LTPO,然后升级到120Hz高刷,中国基本上还在follow这样的规格,比如旗舰机今年四季度有机会做LTPO的布局,但是绝大部分的产品还都是LTPS的普通产品,因此在功耗上就会有差距,所以中国品牌需要很多新的技术,需要面板厂商的新技术的加持共同开发提升产品力,特别是拉小和苹果、三星这些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获得市场产品规格定义权,才能进一步夯实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最后一个部分是趋势预测和建议。面板行业我们要往前看就是后疫情时代会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首先从产能看,这个阶段是后疫情时代,LCD也好、OLED也好预计产能面积都会增加,都会找到一些增长机会,随着数字化、IoT的真正来临,增长机会是可以预期的。有几个细分预测。首先进入IoT融合成长期,不再是单品类的增长,包括从手机横跨到大屏车载和题目,融合性增长会使得大盘的需求呈渐进式回归,就是2020年,2021年是疫情带来的增长红利,大家可能都会担心未来会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我们认为并不太可能,而是出现渐进式回归,因为融合式增长会让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粘性以及换机动力持续存在。第二,在大的融合成长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品牌格局迎来重塑,就是你拥有技术领先性、更强产品竞争力,在以上品类中有生态能力的品牌会有更长足的增长动力。第三,面板市场除了规模上占据绝对主导,我们应该从规模主导向价值和技术主导上调整和突破。第四,我们觉得在上下游合作关系承接以上这三点上,面板产业的主导权应该争取价值和技术,协同品牌重塑的过程中,同样品牌也要争取价值和技术的主导权,所以这种技术关系是天然存在的契机,这个时候我们认为重塑价值链的合作非常重要。最后,我们要看到AMOLED和MiniLED的背光预计会快速成长。

      总结,我们应该立足未来,这时候我们想给品牌的建议是对于大多数供应链厂商不应该以过去眼光去看待,应该立足未来,怎么共同提高提升产品力、提升技术实力最终提高品牌溢价和在全球的份额,对于面板厂商或者供应链来讲,我们认为要站在品牌角度甚至帮助品牌站在用户的角度提供给他们真正有价值能够提升他们产品力的技术,共同磨刀石的精神提升本土供应链的价值。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 热门电视
    • 新品上市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