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R概念的提出似乎比量子点电视稍晚了点,导致消费者对HDR的认知比量子点还陌生。严格来说,HDR和量子点不同,并不是LCD的专属技术,同样可以搭载OLED中,只是在LCD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HDR全称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HDR不是新鲜词,在拍照中,由于相机的动态范围(宽容度)有限,画面中同时包含明暗对比强烈的的场景时,如天空和地面,相机只可以倾向测量其中一个场景的曝光,结果是获得的画面要么过曝要么过暗。
HDR前后对比
而相机HDR会通过不同的曝光值快速拍摄多张照片,合为一张。相比普通图像,HDR图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根据不同的曝光时间的LDR(Low-Dynamic Range)图像,利用每个曝光时间相对应最佳细节的LDR图像来合成最终HDR图像。既保留了亮度适中的明处,也展现了细节清晰的暗处。对比度高、明暗清晰、色彩鲜明,最大程度使照片的观感符合拍照时的效果。
而今次我们要说的,电视HDR和相机HDR有共通地方,却又不尽相同。严格的说,相机HDR并不是真正的高动态范围,也无法真正实现HDR。照片HDR的动态范围实际上并未改变,只不过额外的曝光带来了额外的信息。
电视HDR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技术,区别在它对画面的改变方式上。这要从LCD的原理上说起,LCD需要背光才可以呈现内容,而负责亮度调节的LCD做不到100%遮挡光线(当然,如果光线都被遮挡住,我们也看不到图像了)。所以在显示黑色的场景时,仍会有一定的光线漏出,使得黑色不纯,也是我们常说的漏光。
这样的限制导致LCD无法在对比度、色域上媲美OLED,而HDR恰好是针对这两项问题进行改善。
最初厂商想实现LCD高动态范围,说难也不难,既然LCD做不到100%遮挡光线,那直接关闭背光就可以了,这也是区域控光的由来。不过LCD的每个像素并不像OLED是独立的光源,一个背光灯要覆盖一个区域的所有像素背光。
区域控光则是可以自动识别图像中的黑色区域,关闭或降低这部分背光灯的亮度,来实现真正的黑色,增强画面的对比度。
而电视HDR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亮度,从普通电视的400nits增加到1000nits,甚至更高,亮度的提升可以使画面更真实,尤其是户外场景。
电视HDR大幅度的提升对比度和色彩精度的同时,画面中明亮的部分会更清晰,暗处的部分会更有深度,看上去层次分明。而色彩精度的提升则会让颜色都看起来更纯粹和明亮。从而获得了更纯粹的显示效果、更丰富的冷暖交替和更广泛的色彩范围。
此外,WCG(广色域)也会随HDR一同到来,这会极大拓展电视呈现出来的色彩,从而呈现更真实的效果。同时,电视HDR并不像照片HDR看着有些异样,而只会提升画质表现。
当然,提升亮度和色彩精度是要成本的,HDR电视的画质也是有高低的区别。所以,并不可以简单的认为,支持HDR的电视显示效果一定比普通电视好。HDR唯一的含义是,可以播放HDR设备录制的视频。
然而,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品牌的HDR电视可能存在亮度差异。比如,LG拥有“超高亮度”,三星标榜“峰值照明”,松下突出“动态范围的重塑”,索尼提供两种方案,夏普则选择了Dobly的HDR技术。
当然,HDR电视需要HDR内容才能够凸显自身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只有亚马逊的串流服务有一些HDR资源,不过,Netflix对HDR的态度非常积极,2014年推出的《马可波罗》是首部在HDR下重置的剧集。此外,今年推出的60部自制剧中有10部可以支持HDR。Netflix则会针对旗下部分流媒体内容进行HDR重制。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