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板电视一直到2007年以后才开始真正的开始变得普及,但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等离子显示技术就已经出现(液晶显示技术出现的时间更早),1993年等离子电视的样机就开始对外展示,和液晶电视相同的是,由于在当时这个技术概念过于超前,并且在技术和制造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等离子电视在当时还只是厂商展示自己超强技术实力的一个平台,并且预示着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但对大众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
松下一直是等离子阵营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等离子电视可谓“出身名门”,其技术支持者包括了一系列电视行业的巨头,如当时还处于黄金时期的松下、日立、先锋以及索尼等等,这些厂商组建了等离子阵营。在这个阵营中,松下是最为积极的,除了不断改进等离子技术之外,其在推出的产品数量以及产品线的完备性方面都是做得最好的。尽管在同一时期内松下也推出了一些液晶电视产品,但是其对等离子电视更加注重。2007年5月25日,松下、日立宣布组成等离子电视战略联盟,共同对抗韩国企业以及液晶阵营。虽然负面分析不断,但松下等离子显示屏的开发却没有停步,其显示尺寸也一直持续的加大。
等离子技术发布后就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关注,其可以看作是CRT显像管技术的延伸,在保证色彩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让机身做的更加轻薄。2003年,时任总裁的中村邦夫决定,投巨资研发等离子电视。他有一种“等离子信仰”,认为“等离子比液晶明亮,可视性更优越”。
随着在等离子产能及技术实力的提升,松下开发出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等离子电视机,并且通过技术的革新让等离子电视变得更加强悍,如不断增加等离子电视的尺寸,解决烧屏、高功耗等问题。不过在2006年晚期,业界一些分析家就警告过松下,液晶电视还是将会超越等离子,尤其是在大屏幕高端市场。分析师的依据是等离子面板制造厂持续合并,之前市面上流通的约50家厂品牌,制造厂只有5家,而当时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大约只有液晶的十分之一,甚至还不如已经淘汰的CRT显像管电视(尽管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CRT电视早已因为能耗问题被禁止销售,但是在不少国家其依旧在货架上,并且凭借着便宜的价格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购买),危机已经开始浮现。
推荐经销商